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一场跨越国界的矿业大战
2009年,中国铝业集团(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力拓)之间的一场交易引发了全球关注。中铝以195亿美元的天价,试图收购力拓旗下多个矿产项目的股权,并获得力拓董事会席位。这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矿产资源的最大单笔交易,也是中铝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重大冒险。
然而,这场交易却以失败告终。力拓在与中铝谈判了几个月后,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交易,并选择了与其竞争对手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合作的方案。中铝不仅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还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打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铝会选择收购力拓?为什么力拓会反悔?为什么中铝会失败?这背后又有哪些利益纠葛和政治博弈?今天,我们就为你揭开这场跨越国界的矿业大战的真相。
中铝的野心
中铝是中国最大的铝业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商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它成立于2001年,由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原中国铝业公司合并而成。它旗下有多个子公司和联营公司,涉及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碳素、铜、稀土等多个领域。
中铝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金属企业,为此,它不断寻求海外扩张和资源获取。它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都有投资和合作项目。它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并购活动。
2008年初,中铝就曾联手美国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Alcoa),以140亿美元收购了力拓伦敦上市公司12%的股份。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中铝对力拓的第一次出手。
当时,力拓正面临着巨额债务和股价下跌的危机。2007年,力拓以380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第三大铝业公司阿尔坎(Alcan),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力拓陷入了财务困境。它不得不出售部分资产,裁减员工,削减开支。
而此时,必和必拓正对力拓虎视眈眈。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也是力拓在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2008年2月,必和必拓向力拓发起了一场敌意收购,提出了一份价值1470亿美元的报价,即每3股必和必拓股票换取一股力拓股票。
力拓拒绝了必和必拓的报价,认为其严重低估了力拓的价值。力拓还表示,必和必拓的收购将损害力拓的股东利益,也将引发反垄断的审查和阻力。力拓希望能够独立渡过危机,恢复盈利能力。
中铝和美铝的入股,为力拓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信心。中铝也借此获得了力拓的部分控制权和话语权。中铝表示,它对力拓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希望能够与力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力拓的困境
然而,中铝和美铝的入股,并没有让力拓摆脱困境。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力拓的收入大幅减少,债务压力加剧。截至2008年底,力拓的净债务高达389亿美元,而其市值仅为300亿美元左右。
力拓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以降低成本和减轻负债。它宣布将在2009年底前削减100亿美元的债务,并在2010年底前削减其运营成本15亿美元。它还计划出售价值100亿美元的资产,包括铁矿石、铜矿、铝土矿等项目。
这些措施引起了中铝的警惕。中铝担心力拓出售的资产会落入必和必拓或其他竞争对手的手中,从而削弱力拓的实力和影响力。中铝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在力拓持有的股份被稀释或贬值。中铝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力拓的合作,并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于是,中铝开始了与力拓的秘密谈判。2009年1月初,在北京举行了第一轮会谈。双方讨论了中铝对力拓注资的可能性,并达成了初步共识。随后,在伦敦、香港等地又进行了多轮会谈,逐渐敲定了交易的细节。
中铝的出手
2009年2月12日,中铝与力拓正式宣布了交易协议。根据协议,中铝将以195亿美元现金对力拓注资,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是以每股60美元(折合每股10.3澳元)的价格认购95.5亿美元(折合140亿澳元)的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可在5年内转换为约18%的力拓伦敦上市公司股份;
- 另一部分是以每股45美元(折合每股7.2澳元)的价格认购95.5亿美元(折合140亿澳元)的普通股权(Ordinary Equity),获得约9%的力拓伦敦上市公司股份。
力拓的反悔
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协议,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交易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和反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首先,澳大利亚政府、媒体、民众对中铝的注资表示担忧和不满,认为这是中国对澳大利亚重要资源的控制和干涉,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和主权。他们要求政府对交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甚至出台新的法律和政策,限制外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矿业领域的参与¹²。
- 其次,力拓的股东对中铝的注资表示不满和反对,认为中铝的报价过低,低估了力拓的价值和潜力。他们认为力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债务问题,比如出售资产、发行股票或债券等。他们也担心中铝的注资会削弱力拓的独立性和竞争力,影响力拓的未来发展³ 。
- 最后,必和必拓对中铝与力拓的交易表示不服和抵制,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和规则。必和必拓也没有放弃对力拓的收购意图,而是加紧了与力拓的接触和沟通,寻求其他形式的合作和联盟 。
在这些压力和反对下,力拓开始动摇。它也看到了市场形势的好转和自身财务状况的改善。它发现自己并不需要中铝的注资,而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它也发现自己可以与必和必拓达成更有利的合作协议,而不是被中铝控制。
于是,在与中铝谈判了几个月后,力拓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交易,并宣布与必和必拓达成合资协议,并进行152亿美元的配股计划 。
中铝的失败
力拓的反悔,让中铝措手不及。中铝对此表示遗憾和失望,并要求力拓支付1.95亿美元的违约金。中铝还表示将继续保持与力拓的沟通,并评估是否参与配股计划,以维护其在力拓持有的12%的股份 。
然而,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中铝无法阻止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作,也无法阻止自己在力拓持有的股份被稀释或贬值。中铝也无法挽回自己在这场交易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遭受的严重损失。
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矿产资源的一次重大失败,也是中铝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一次挫折。它暴露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不足和困难,比如缺乏经验、考虑不周、沟通不畅、政治不敏感等。它也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敲响了警钟,提醒了中国企业要更加谨慎和审慎,更加合法和合规,更加开放和合作。
我认为,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失败,是一件可惜但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可惜的是,中铝错失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通过收购力拓的矿产资产,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自己在铁矿石、铜矿、铝土矿等领域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有益的是,中铝从这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和经验,可以在未来的海外并购中避免重蹈覆辙,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决策。
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企业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市场需求、技术能力等优势,可以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更多的资源、市场、技术等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中国企业也要注意海外并购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比如政治敏感、文化差异、法律规制、社会反应等因素,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分析,要与当地政府、媒体、民众、股东等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则,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要寻求合作和共赢。
我认为,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失败,并不代表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没有希望。相反,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中国企业可以从这次失败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在海外并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中国企业也可以从这次失败中看到机遇,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目标。中国企业也可以从这次失败中展现魅力,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我相信,在未来的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一定会有更多的成功和辉煌。
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失败,是一场跨越国界的矿业大战的终结,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次重要教训。这场交易展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雄心和实力,也暴露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不足和困难。这场交易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敲响了警钟,也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指明了方向。这场交易失败了,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中国企业要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要在未来的海外并购中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决策,要与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要遵守法律和规则,要尊重文化和习俗,要寻求合作和共赢。我相信,在未来的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一定会有更多的成功和辉煌。
#百姓故事##历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