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天元区):构建创新运营体系 培育创新型企业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罗敏
6月19日,在株洲天易科技城自主创业园,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美新材”)生产车间里,又一批客户来到一线实地考察。他们轻声细语地交流,担心打扰到正在专注作业的工人们。
随着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艾美新材再次按下“加速键”,也让运营部负责人欣喜不已。
艾美新材生产一线 通讯员供图
打破垄断
高端产品打入欧盟市场
走进企业研发部时,该负责人感叹,谁能想到,从产品研发到批量生产,足足花了6年时间!公司坚信研发团队的技术攻坚能力,通过与核心客户的不断沟通,终于成功研发出高品质的易切削铍铜合金棒,并获得诸多国内外知名终端用户的认证,在全球业界受到高度认可,产品也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只有抢占创新制高点,才能从垄断中突围。”该负责人说,任何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都离不开长期和持续的研发与投入。艾美新材成立于2010年,在此之前已经做了近两年的市场调研,随后又用6年多时间潜心研发和打磨产品。
“这么多年来,高品质铍铜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想要做到与他们并驾齐驱,研发过程极为艰难,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多的过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该负责人表示,一直到2016年,他们自主研发的产品(铍铜合金)才实现批量生产。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新一代高性能易切削铍铜合金棒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国际知名企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公司销售也随之攀升,预计未来两年内,公司产品产值或将超过1.5亿元。
如今,随着5G技术的大力推广与运用,市场对高性能铍铜合金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艾美新材是中国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生产优质高性能易切削铍铜合金棒的企业,也将成为该细分材料中的“领军企业”。
谈起艾美新材在铍铜合金产品的优势时,该负责人表示,交货期的大幅度缩短,极大地化解了下游企业库存的压力,这是艾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离不开高新区对公司的全面协助。如今通信领域产品迭代非常快,有些甚至是一个月就要迭代一次,进口产品的交货日期少则4个月,多则半年,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而艾美新材最快可以半月交货。
交货日期的缩短,则源于艾美新材自主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该公司结合国外的加工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批量小、节能环保、易调节、成本低等优势,并通过了市场和用户检验,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
企业发展持续向好,艾美新材继续投入研发,钻研镀铜合金产品的结构升级。同时,作为精密连接器、RF链接器行业的上游企业,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及高端化。
多措并举
助力科研企业快速成长
艾美新材的创新发展,只是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全面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高新区(天元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蓝图,对标“三个高地”任务目标和“项目攻坚年”“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动能。一季度,高新区规模企业共报研发费用29.82亿元,同比增长28%;研发人员8921人,同比增长29%。摸底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64家,完成率为51.5%,总量全市排名第1。完成技术合同登记90件,合同总金额22.8亿元。财政科技支出998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8%。
该区科技创新组负责人表示,为了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他们多次组织园区企业参加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热点和难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认定评价、财务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指导;聚焦优势产业、优势集群,聚焦主机和终端优势,推进企业孵化裂变和行业扩散裂变,并以“天元工业软件园”为抓手,加强与国内外优质的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接,打造工业软件创新高地,筑牢工业发展根基,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全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深化对全区新旧动能转换、优势产业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分析研判,开展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前瞻布局,聚力原创性技术攻关。打造“菁樟计划”品牌投融资服务平台,召开投融资鹊桥会活动,挖掘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或项目团队,为优质项目和金融资本“牵线搭桥”,推动项目在园区落地生长。创投专家对AI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巡检管理系统产品、净水滤芯自动智能化产线、异味治理系统等路演项目一对一“把脉问诊”。
时下,高新区(天元区)正以孵化质量提升年为抓手,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差异化、专业化孵化运营体系,打造产业孵化培育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增值辅导服务,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对科小、有研发费用或有专利的企业进行梳理排摸,精准挖掘潜在高企苗子,遴选技术含量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培育库,并力促“产学研”的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