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自2023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水平陆续下调。截至目前,多家银行已不见超过3%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理财又开始升温。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普益标准了解到,截至6月18日,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6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均呈现环比上升状态。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理财规模也在逐步回暖。
理财收益率、规模同步回升
继6月初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后,存款降息依然在蔓延,已经有部分中小银行响应,下调了存款利率。
同时,理财收益率呈现上涨态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21%,环比上涨0.37个百分点;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27%,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全市场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5.22%,环比上涨0.23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分析称,2023年前5个月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4%,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2023年5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3.2%和2.1%,维持较高水平。
谈及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是固收类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等固收市场,债市走势对其收益率影响显著。根据理财前十大持仓数据,廖志明团队测算到,截至2023年3月末,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资产中,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和股票型基金占比分别为75.6%、8.5%、7.9%和5.6%。今年以来债市走牛,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表现优异。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了销售相关的费率。普益标准方面分析称,理财公司下调产品费率的原因,一是随着理财公司产品规模的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规模效应为其下调费率留出了一定空间;二是降低产品费率是为了更多让利于投资者,体现普惠金融理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是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种种利好之下,理财产品规模也回升。
在经历了2022年11月的“破净潮”后,理财产品规模层一度收缩。《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260 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累计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较2022年年初下降4.41%;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2022年初下降4.66%。
据廖志明团队测算,2022年11月10日左右,银行理财规模达到高点,接近31.5万亿元。此后由于理财净值波动导致客户赎回以及理财冲存款等,理财规模出现大幅下降。截至2023年3月末,廖志明团队估算理财规模约25.6万亿元,一季度理财规模下降了约2万亿元,主要是现金类规模大幅下降,与理财冲存款紧密相关。
FOF类产品有望成为布局重点
展望未来,市场普遍认为,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廖志明团队分析称,2013年年末~2016年年末的三年之中,理财规模从6.5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3.1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量高达5.5万亿元;截至2016年年末,个人存款仅59.8万亿元,理财规模与个人存款之比达38.6%;截至2023年3月末,个人存款高达130万亿元,理财规模与个人存款规模的比值约19.7%,现金类理财替代活期存款,中长期限理财替代长期定期存款,因此,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廖志明团队预测称,预计2023年二三季度理财规模将明显增长,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首先一季度理财收益表现亮眼,根据统计,一季度非现金类固收类理财年化收益率达4.5%,近3个月理财收益表现亦非常亮眼,利于理财销售;其次二三季度理财冲存款力度大幅减弱,过往来看,一季度开门红完成后,银行二三季度理财冲存款力度较弱;最后存款利率趋于下行,提升了理财产品对个人的吸引力。
廖志明团队预计,2023年11月理财规模将达到全年高点,较大可能性超过30万亿元,甚至可能接近32万亿元,将较2023年第一季度大幅增长5万亿元及以上;2023年年末理财规模30万亿元左右。
不过,由于银行理财市值法估值比例大幅提升,净值波动加大,民众理财投资的难度上升。廖志明团队提示到,民众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期限,以减轻理财净值波动的影响。
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教授分析称,经历了产品净值大幅下滑和“破净潮”后,部分低风险偏好的客户转而寻求波动更小、收益更稳健的资管产品。“对投资者来说,FOF(基金中的基金)类产品具有大类资产配置的便利性。由于FOF类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于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拥有丰富的资产配置领域和策略类型,因此能够较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FOF类产品较好地契合了当下时代发展背景,发行大幅提速。”
普益标准研究员梁鑫垚分析称,目前,房地产、非标等大类资产配置逐步退潮,居民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配置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对标美国等成熟市场,我国FOF/TOF(基金中的托管)产品的渗透率还处于萌芽阶段,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自2018年至今,FOF基金指数的累计收益明显跑赢中证全债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且整体波动性也较小,获得了投资者和财富管理机构的一致认可。
展望未来,王鹏认为,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寻找高收益资产成为摆在稳健投资者面前的难题,而FOF类产品表现出的低波动和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有望成为低风险偏好资金的布局焦点。
上一篇:【忠阳车评】固态电池量产难在哪
下一篇:人民财评:做强做优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