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里娜
6月的杨瑞春有些忙碌,她在筹备企业家访谈节目《酌见》第二季,这档节目设置独特,企业家俞敏洪访问其他成功的企业家,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访谈节目,在豆瓣评分8.6。俞敏洪后来在直播领域邀请嘉宾对话游刃有余,他自己也归功于在《酌见》时打了个好底子,而俞本人在节目播出后的2021年,遭遇了在线教育的困境和东方甄选的崛起,再一次从绝境中爬起,成了一个新的传奇。“这个节目播出两年了,我偶尔还去豆瓣看看留言,发现一直还在被网友催更。现在终于可以有个交代了”杨瑞春笑着说。
杨瑞春也在为腾讯新闻将在阿那亚海边举办的一个活动做准备,在这中间的一个对话环节,她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帆书APP的创始人樊登、以及六神磊磊一起和她探讨:在碎片化的时代如何深入思考。
这个问题也是腾讯新闻副总编辑杨瑞春经常提给自己的。她在纸媒的黄金时代入行,做过文化新闻,也做过调查记者,她经历过中国传统媒体最好的平台,从央媒的中新社、《南方周末》新闻部主任、编委,到中国优秀的时政社会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主编,她不仅拥有扎实且广泛的一线工作经验,更是引领了中国的非虚构写作。
2011年,中国迎来了移动互联网元年。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信息获取方式,智能手机的统一和普及为万物互联实现了硬件支持。这一年,是传媒市场的分水岭,媒体形态的迅猛迭代让很多传统媒体人措手不及,这一年,已在传统媒体深耕多年的内容引领人杨瑞春,感受到时代的召唤,正式加入腾讯。
一眨眼这就是十一年之久,中间兜兜转转,岗位转换,杨瑞春更多的已经是一个“全能型内容人”的角色了,这些年,她也持续在带领团队产出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高品质内容产品,如《星空演讲》、《腾讯娱乐白皮书》、《酌见》,曾经的《腾讯大家》、《贵圈》等。
媒体形态改变了,深度内容还有存在的空间吗?这个问题的关键或许在于两点:还有人看深度内容吗?还有人做深度内容吗?
数字时代,媒体价值被重新洗牌,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发布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收方式。最根本的改变可能在于信息“投喂”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时期,是由权威机构筛选信息和新闻进行报道和投送,受众基本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两者之间缺乏互动;新媒体时代,信息投送则是根据受众喜爱的内容进行大数据筛选后进行推送,这便是“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同时,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和发布内容,人人皆为“媒体”,舆论场开始成为受众可以自行“带节奏”的主场,信息从单点到多点投射,变为多点到多点的散射。
“这十年发生了很多颠覆式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代替PC互联网,短视频和直播兴起、算法接手人工运营……技术的变化带来平台的变化,同时带来新的玩法,新的王者。内容去中心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可以浮出海面,打造了大量优秀的自媒体。但让人担忧的是,内容越来越海量,但人类的智识水平并没有增长甚至还在退步,机器的投喂让人类甘之如饴,但头脑更多陷入信息茧房和浅薄的内容消费,人和人之间似乎悲欢更加不相通。”杨瑞春说,即使在“唯流量论”大行其道的今天,相信还是有一部分空间属于更有价值、更有营养、更有保质期的内容送抵受众,而她就是互联网时代深度内容的坚守者之一,一个只想把故事讲好的手艺人。
说是坚守,其实是已经更清楚什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而不是被潮流裹挟迷失了方向:“我的兴趣其实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关注人的故事,这些年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题材,但是真正做的得心应手的,还是去表达丰富复杂的人性故事。”“不合时宜”对她来说这也不新鲜,比如十几年前,在非虚构写作这个词还没那么时髦的时候,她带着南方周末的团队一直实践,也一样遭遇很多质疑和不解,时间见证了那些探索的价值。
杨瑞春不仅在那个时期引领了非虚构写作,在腾讯新闻,她还打造了以“耕耘中国故事”为己任的非虚构写作平台“谷雨实验室”,同时是提升非虚构写作和纪录片业界水平的非虚构奖励项目“谷雨之选(原谷雨奖)”的发起人。
“坚守深度思考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内容人永远要保持新鲜的眼睛,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有一点很关键,认知和视野决定了做事情的高度,要去突破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些新的尝试。我在做娱乐领域的时候,很努力尝试把人文气质带入到文娱的报道和内容中去,比如我策划的《星空演讲》,受到TED演讲的启发,但是又根据明星的属性更多强化个人故事的表达,让明星返璞归真,回归到人本身。《酌见》的财经属性弱化,人性的部分强化。这些都是我对内容的理解,对所谓传统的限定的领域、限定的手法、限定的气息是一种突破。”
《星空演讲》——让明星和名人站在演讲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触及大众关注的话题,频频出圈;与俞敏洪合作的企业家对谈节目《酌见》,跳脱传统意义上的财经访谈,通过企业家老友之间的对话展现人生境况和人生思考,拿下豆瓣8.9的高分,全网15亿的播放量,成为当下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访谈节目。
其实无论非虚构写作,还是《星空演讲》《酌见》,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讲好人的故事,而这正是杨瑞春最为迷恋的事情。“我看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平庸的人才去讲道理,优秀的人都会讲故事。’这句话点出了讲故事的能力的重要性。为什么故事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如此重要,简单来说,这是造物主给我们写的代码,人脑的理解方式就决定了如此,我们无法反抗。人类的经验传承就是由故事开始的。在人和人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淡漠的今天,往往是一些故事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启发共同的思考。”
在阿那亚活动的主题叫‘可能性之海’,嘉宾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对于“可能性”发表一下感悟,制作海报,杨瑞春想来想去,给出了简短的一句:“太阳底下有很多可能”。这句话从“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老话而来。“如果总是觉得没什么新鲜,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就会慢慢失去,而这是做内容的人最该警惕的。你需要保持好奇,看到可能性,否则你就丧失了创造力。而一直在创造的人是不会老去的”。
她讲这句话的时候,阳光炙热,恰有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