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西南首家GW级光伏组件工厂——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16GW光伏组件项目首件顺利下线。从6月15日16GW光伏组件项目首批设备进场到首件下线,通威太阳能仅仅用了10天时间。随着组件产品下线,标志着成都光伏产业“版图”再度扩张。
通威太阳能(组件)业务在全国布局了四大基地,成都目前占了一席。除了金堂基地外,成都双流区也将成为通威太阳能(组件)的承载地。本月初,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双流区投资20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内建成投产。
从技术赛道看,成都的光伏产业拥有晶硅和碲化镉薄膜两条技术路线,集聚通威太阳能、成都中建材、通合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形成以金堂、双流为核心的产业布局。除了组件项目外,通威太阳能已经在金堂和双流布局了太阳能电池项目。红星新闻记者还了解到,成都的光伏玻璃产能也在提升,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一道成为推动本地光伏产业发展的引擎。
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
持续加码光伏组件项目
成都金堂和双流产能预计将超30GW
通威太阳能基地产品展厅内,不同规格的电池片被展示出来,这是构成太阳能组件的关键部件。企业车间内,借助自动化设备操控,鲜有人工操作身影。作为西南首个大规模组件生产基地,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579.18亩,建成后形成年产16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产品生产能力。
业内普遍认为,一体化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方向。去年8月,作为光伏硅料、电池双龙头的通威股份宣布将公司业务范围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至光伏组件环节。在此之后,通威太阳能在成都、南通、盐城、合肥等地布局组件基地项目,2023年,通威组件产能预计将达到80GW。
今年初以来,对通威太阳能而言,布局组件项目可谓争分夺秒。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土建施工单位于今年2月17日正式进场首桩开工,经过该公司工程部、安环部、设备部等各个部门协作,于4月29日M2主车间封顶,从打桩到主体封顶共耗时78天,刷新了通威太阳能新项目建设的历史纪录。
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低碳已经成为通威太阳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而金堂基地作为西南首家GW级光伏组件工厂,规模优势明显,生产技术先进,具备强劲的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未来,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将加快生产步伐,做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助力成渝地区打造首个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除了成都金堂外,通威太阳能还将在成都双流布局太阳能组件基地项目。6月6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双流区投资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5亿元,其中,年产20GW组件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内建成投产。
一边是产品放量,一边是市场规模激增。今年以来,通威太阳能频频斩获市场订单,据公开信息显示,通威组件集中式业务在二季度发力,接连斩获多个央国企集采项目,中标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智能制造生产线
踩准碲化镉发电玻璃赛道
一分钟内下线一块光伏玻璃
碲化镉发电玻璃是在两块普通玻璃之间沉积一组先进的光电功能材料,使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导体,并且具有发电功能,这一产品正在建筑行业走俏。6月26日,成都中建材厂区门口,不时有货车前来拉货,一片片经过打包的大尺寸碲化镉发电玻璃将被销往海内外,而在企业车间,一分钟内便可下线一块光伏玻璃。
“目前全面开足马力,处于满负荷生产。”成都中建材总经理潘锦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随着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逐渐复苏,国内订单量也较往年大幅提升,营收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以上,“今年,公司产品在河北、湖北等省市广泛应用,目前订单是完全排满的状态。”
成都中建材研制的碲化镉发电玻璃
通过技术提升拓宽产品门类,成都中建材拥有6大类产品,主要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而产品的尺寸、色彩、透光度也实现定制化生产,“通过定制化,一方面可以适配建筑安装,也可以满足客户对建筑美学的要求。”潘锦功透露,今年上半年企业新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岩瓦系列,以模块化装配式的方式丰富了碲化镉发电玻璃与建筑结合的形式,除了销往外地外,已在成都拓展了一批本地客户。
虽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但潘锦功也在寻思着如何提升“成都造”光伏玻璃的市场份额。“下半年将通过多项技术研发、工艺提升和设备改造,大幅提高产品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建筑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潘锦功说。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应用还需更多场景支撑
以晶硅和碲化镉薄膜两条技术路线为代表的成都光伏产业领域,既有通威太阳能这类在全球市场叫得响的巨头企业,也有成都中建材这类本地新型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婷婷分析,成都光伏产业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产业有基础,二是发展有政策,三是应用有契机。“光伏产业是成都市起步早、基础强、后劲足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通威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强,晶硅光伏和薄膜光伏发展水平全球领先,且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对于成都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杨婷婷说。
在政策层面,随着近年来成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光伏产业也持续获得政策加持:
去年5月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装备制造产业要初步形成光伏、氢能、动力电池、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建成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相较其他产业,成都光伏产业虽然有龙头企业引领,但整体规模并不大。《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则提出,将持续做强光伏产业作为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培育城市产业新增长点的重点任务之一,并确立了到2025年全市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的发展目标。
如何追赶赶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光伏产品需要实现广泛应用。在杨婷婷看来,成都光伏产业产品应用有契机,“去年下半年至今,光伏板价格下降明显,为弱光照的成都区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条件,金堂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项目顺利推进,一批智能光伏产品、服务及系统平台正在加快呈现。”杨婷婷分析,未来的成都,不仅有日趋强大的光伏产业集群,更有丰富多彩的光伏应用场景。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成都中建材总经理潘锦功也表示,正在拓宽光伏玻璃产品的应用场景,“今年,我们的产品应用在博鳌亚洲论坛零碳示范区、雄安新区新建医院、万华化学集团总部基地、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等重大项目中,下半年会继续推动‘成都造’光伏玻璃产品在全国各地重大建筑项目中实现应用。”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图片由企业提供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