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1-2022》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出发,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对读者了解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对优化碳交易市场机制与相关政策、实现“3060”目标、推进我国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具体而言,本书的长处体现在覆盖范围全面、研究内容深入、研究方法专业、政策建议可操作性强等方面。
一、覆盖范围全面
第一,本书覆盖了碳市场的各个研究要点,包括碳市场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发展历程,以及碳市场的政策、机制、市场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如配额总量控制与分配、市场价格波动、交易运作方式等。本书对中国碳市场的规模、参与者、交易方式和价格趋势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含有大量政策解读,帮助读者对市场的整体情况建立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本书不仅包含碳市场本身,也将碳市场置于碳定价机制之下来整体论述,与碳税等其它碳定价手段进行对比,并且在碳市场基础上探讨了各类碳金融产品。
第三,本书同时提及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成果与不足。本书不仅对我国碳市场在战略、政策、市场、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建设、改进成果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展示了我国推动低碳发展的决心与积极实践;也从理论与实际出发展示了我国碳市场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在与欧盟碳市场等较为成熟的碳市场的对比中进一步分析我国碳市场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中反映出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深入
在覆盖全面的基础上,本书也在数个关键问题上深入剖析,如碳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碳配额的稀缺性、碳交易机制的完善程度等。本书信息量丰富,提供了详细的市场数据和信息,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情况、政策法规的变化、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和趋势等。这些信息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参与市场和制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在碳市场的机制设计方面,本书单独详细介绍了试点碳市场中交易较为活跃的广东碳市场,对广东碳市场在交易机制、政策与制度保障、碳普惠等产品创新、有偿分配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与全国碳市场形成对比;在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企业方面,本书选取了两高企业数量多、减排任务重且没有试点碳市场参与经验的山东省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各类影响。两份案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帮助读者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加深理解提供有效帮助。
三、研究方法专业
本书大多数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绝大多数读者理解,同时纳入了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分析内容,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提供参考。
一方面,本书结合了多种专业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碳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报告团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方面十分丰富,采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案例分析等,对市场的运行情况、参与者的特点和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分析不仅提高了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也使读者对市场的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为参与市场和制定政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另一方面,本书在碳市场有效性评价部分中,吸收了现存的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综合考虑了交易规模、市场结构、市场价值、市场活跃度、市场波动性等方面,建立了自身的分析框架“中国碳市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方法对全国碳市场和各试点碳市场进行评分,有效提高了本书的专业性,为碳市场有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政策建议可操作性强
本书一方面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建设、参与碳市场,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案例和数据,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针对政策制定者,本书对碳市场在制度、政策、监管、产品创新等各方面提供了清晰和明确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和建议不仅考虑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的变化,还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和需求,为参与市场和制定政策提供了更为实用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参考。
针对市场参与者,本书也对企业等参与者和潜在参与者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和建议,以指导企业更好地参与碳市场,包括碳市场基本概念梳理、碳排放核算、制定碳减排计划、参与碳市场的要求、碳交易流程、碳市场监管的职责等多个方面,便于读者理解碳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和碳市场机制和政策的改革方向等,从而更好地制定自己的碳减排战略,以应对未来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