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欧美形成了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全球分工模式。随着美国打压中国政策的实施,欧美重新布局全球生产网络,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东南亚、印度、墨西哥。
在中美的此轮竞争中,打压与反打压中,世人的目光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如芯片的竞争态势。然而,产业链的转移让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欧美加息导致其本国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间接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的进口目的国的改变,使订单流向了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等,流向中国大陆的订单被分流减少。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受到了极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中国市场容量大,需求多样,拥有丰富的产能。虽然往高端爬升科技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打压。但是,目前的工业产能体系完全可以与上游的生产链加深合作形成新的全球分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中国消费加生产,资源国提供资源加进口产品的合作模式。
要实现这个模式有几个条件需要具备。
一是中国的消费能力如何培育。当年日本有收入倍增计划,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了消费能力。中国完全可以探索收入增加的政策措施。中国超大城市的发展几乎已经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通过建设中小城市,完全可以激发更多的需求,收入的差距可以部分熨平。另外,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一大需求,看看欧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二是如何找到资源进口国来源,并加强经济纽带关系。当今世界,重要的资源几乎都控制在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手中,而且与所在国结成了较为紧密的政商关系。这就不得不开拓新的资源来源,或者使找品位更低的矿产来源,或者去政治风险更高的国家。如何保障这些投资,可能是我们的金融制度创新、对外关系制度创新、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如何保障这种模式为人所接受。这可能需要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宣传。英国推行过自由贸易理论。美国推行过华盛顿共识。这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