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逐步从粗放式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点。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保险业改革势必更进一步。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国寿股份总裁赵鹏,通过深入剖析人身险业当前现状、监管制度框架、行业发展趋势,他提出了人身险业改革的国寿解决方案,希望作为寿险业龙头的中国人寿,能够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起到“头雁”作用。
驶入转型深水区之中 行业积极变化露头
保费增速下滑、利润缩水,保险业尤其是人身险业近年面临较大的困难。
“的确,近年来我国寿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发展面临销售队伍规模收缩、业务价值增长乏力、投资收益率走低等诸多挑战。”赵鹏坦言。
不过,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下,经过几年改革转型,行业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赵鹏表示:“一方面行业回归保险保障功能的步伐在加快。行业在拓展服务对象、完善服务领域、拓宽保障范围、发展普惠保险、丰富产品供给等方面取得很多积极进展。另一方面保险服务国家战略的步伐在加快。近年来,行业更加注重发挥保险自身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加速发力,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
例如,行业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保持高速增长,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险实现明显突破,以中国人寿为例,截至2022年底,城市定制型业务累计落地超百项,承保人数超过2200万。行业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中国人寿是首个上线个人养老金专区的保险公司,签单保费超1.2亿元,签单件数约2.7万件。
“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在加快。”赵鹏提到,面对内外环境变化,行业围绕营销体系改革、“产品+服务”、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开展深入转型。
聚焦负债成本 资产负债管理贯穿全链条
近期,监管摸底险企负债成本情况,引发市场关注。
“由于寿险行业长周期特点,利差情况是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关注的重点领域。”赵鹏说,绝大多数长期人身险合同具有“刚性”兑付特征,保险期间很长甚至为终身,因此中国人寿在利率风险评估和管理上始终坚持前瞻及跨周期性视角。
“具体来看,公司持续加强资产负债统筹,合理管控产品定价利率,并根据分红险、万能险产品与客户分享收益、分担风险的特点,审慎确定保单分红与万能险结算水平,总体来看,公司负债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赵鹏表示。
负债成本管理成效显现的背后,是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机制的有效运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既是保持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险企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赵鹏表示,中国人寿注重将资产负债管理有效贯穿于经营管理全流程、全链条中,促进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该公司战略资产配置从负债属性特征出发,深度结合负债端业务成本、期限及流动性特征,制定中长期战略配置规划,通过适时监测和预警成本收益匹配、期限结构匹配指标,切实将错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此外,公司还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嵌入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赵鹏表示,该公司始终坚持业务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在此基础上统筹好产品投放、业务发展,强化保险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流动性始终保持充足,为公司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探寻中国特色保险模式
为了更好地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保险业需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模式。
赵鹏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长期增长空间,也为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保险业要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以中国特色保险业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具体来看,保险业应该如何在经营实践中去探索形成自身的中国特色保险模式?赵鹏认为,保险公司应该在经营过程中做到“四个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的本质特征,作为金融保险央企,公司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突出政治建设,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保险资金运用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赵鹏认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等特性,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要坚持服务“国之大者”不动摇,更深度地融入国家战略、实体经济、民生建设的进程和发展之中。近年来,中国人寿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2022年底,公司投资实体经济累计超3.6万亿元,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投资规模超2.3万亿元。
三是坚持产品创新与满足市场新需求深度融合。“在解决新市民等新人群的风险转移问题上,保险产品是制度性首选方案。”赵鹏表示,作为寿险业“头雁”,中国人寿将不断加强产品创新,积极发展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险,不断扩大保险覆盖人群和保险保障水平。
四是坚持健康养老生态建设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度融合。赵鹏表示,保险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安全网。建设大健康大养老生态圈,能够推动保险从风险补偿转向风险减量管理,推动保险服务从事后救助转向事前健康管理,助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健有所护、弱有所扶”。
据了解,中国人寿自2011年起打造“产品+服务”模式,目前已投资落地7个养老项目,服务体验约30万人次。赵鹏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优质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养老的需求。
发挥保障特长 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相较于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赵鹏表示,保险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分摊风险事故损失的安排。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人身保险行业进一步在围绕人民群众健康和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大推进普惠保险发展、提高老年人和儿童保障水平、加大特定人群保障力度等方面深耕细作。
首先,持续推动产品有效供给。赵鹏表示,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部署,持续强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服务“国之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丰富健康、养老领域系列产品供给,拓展普惠保险保障产品形态,积极承办大病保险项目。
其次,加大养老保障供给。据了解,中国人寿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助推国家制度落地铺开,是最早响应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参与制度试点的商保机构之一。截至2022年底,已开展近60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2700多万人,打造了成都、张家港等多个试点样本。在大养老生态建设上,今年,该公司将以“城心”机构养老为主,现有“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辅,进一步完善“保险+”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要创新特定群体的可持续服务模式。赵鹏表示,针对建筑工人和工程管理行业人员的风险特征,公司开发了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聚焦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公司开发了满足新业态人员保险需求的相关产品;聚焦农村和城镇外出务工人员的重点保障需求,公司针对性开发了相应保险产品。同时,中国人寿在扩大承保责任范围与承保人群覆盖面上也稳步推进,保障责任范围逐步扩展到海外就医、新药品、新医疗器械、新诊疗技术等领域,承保人群向慢病人群、次标准体人群有序延伸,大力践行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广泛保险服务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