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复苏乏力,消费低迷,就业压力增大。
对此,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委研究部署拉动内需举措,刺激居民消费(比如发放消费券、继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刺激社会供需关系良性发展,刺激经济复苏。
对此,笔者认为,恐怕政府部门的短期的刺激消费政策,起不到根本解决社会消费低迷问题的作用。
两大原因:
一是,居民有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
二是,居民现有生活环境背景下,敢不敢加大消费?
一、针对第一个问题,居民收入降低、供需不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全国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6%、制造业PMI指数48.8(继续低于50荣枯线)、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为0.2%、青年失业率高达20.6%。
生产低迷、需求低迷、失业率上升,是目前宏观经济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居民收入总体降低,也并不奇怪。
对此,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在研究部署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和办法,比如以工代赈等。
如果居民收入能够恢复增长,居民有了足够的收入,自然会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供需关系拉动下,经济恢复活力,内需自然提高。
二、居民现有生活环境背景下,敢不敢消费?
居民现有的生活环境背景比如: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
A、居民住房支出压力较大问题:
1、贷款利率水平较高,居民还贷支出压力较大:
房贷利率较国外主要经济体普遍要高,国外主要经济体房贷年利率水平在1%~1.8%左右,国内银行借贷成本高,居民还贷支出压力较大。
2、房产市场房价高、供大于求居民财富缩水、甚至出现断供压力
房产开发商,拿地成本较高,税务支出较高,导致楼面价格较高,房价高,居民购房成本压力较大。当房产市场供大于求或出现价格泡沫时,房价下跌,存量还贷居民财富缩水,还款压力增大,甚至面临资不抵债,断供压力。
欧盟部分国家房贷利率
上述居民住房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居民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加大消费。
B、居民医疗支出压力较大问题:
中国居民的医疗支出压力普遍较大。
1.医疗费用高昂:
医疗费用在中国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家庭难以承担医疗支出,往往是一人病倒,全家返贫。
2.医疗保险覆盖不全:
尽管中国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基本医保的覆盖范围和支付比例有限,且报销金额相对较低。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居民哪怕医保报销后,还需要自费支付相当一部分高昂的医疗费用。
3.医疗服务供需失衡:
中国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医疗资源相对充裕,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患者往往需要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增加了交通和住宿等费用、和异地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的问题。
4.慢性疾病负担增加:
中国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由于慢性疾病的长期费用负担较重,患者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治疗和购买药物,如果家庭成员有这样的病人,那对家庭是一笔长期的、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
上述居民医疗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可以说这是大部分居民头上的一座大山,居民不敢也没有能力去过多消费。
综上所述,目前摆在居民面前的是:居民住房支出压力过大的问题、居民医疗支出压力过大的问题。
而促进国内经济供需关系平稳运行,国内经济恢复长期活力,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就是居民不敢过多消费,没有足够能力去过多消费。
现阶段,除了解决增加居民收入的问题外,更大的问题是居民住房问题和居民医疗问题。
针对这两大问题,必须拿出根本性解决办法,才能够从根源上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