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美的中年转身
摘要: 作为过去3年市值增长最为稳定的半导体公司,安森美做了哪四项战略决策和战略改变呢?
前言
在10年前甚至3年前,当业内提起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印象还是一家“me too”(我也有)的半导体公司,其产品大多数是一些被称为“Jelly Bean”的低价小器件。
当时业内和管理层对公司的定位也是一家小号的德州仪器,目标是争取做半导体界的沃尔玛,主打便宜量大。因此在2016年安森美宣布收购仙童半导体时,笔者特斯拉的朋友还一脸疑惑为什么以新产品驱动的仙童,会被以运营驱动的安森美所收购——这两家公司的基因差距颇大,行业生态位也不同。
但是2017年末收购仙童完成后,安森美获得了第二增长曲线。并入的原仙童高压产品线包括IGBT和中高压MOSFET成为新的现金奶牛,并且通过车规功率模块和碳化硅技术储备,得以赶上电动汽车发展的风口。此时公司的毛利率和股价变动不大,一直在30%以上以及20美元左右徘徊。
自2020年初老领导Keith Jackson退休,来自Cypress半导体的年轻高管Hassan El-Khoury接任CEO后,安森美股价和关键财务指标进入了上升通道,增速远超其他模拟和功率半导体大厂,如德州仪器、ADI和意法半导体等。
以股价为例,安森美从2020年的最低点10美元每股,成长到近期的超过90美元。如果把时间轴固定在3年时间,安森美股价增加375%,而前述三家规模更大、毛利率更高的的企业,其股价增长率不到100%。
过去三年安森美与模拟/电源芯片竞争对手德州仪器、意法和ADI的股价对比(来源:MSN)
是什么导致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南沙漠中的old-school(守旧)半导体公司突然焕发活力呢?笔者总结了安森美所作的如下四点战略决策或战略改变。虽然其中部分措施值得商榷,但是也一并整理出来供读者自行斟酌。
战略聚焦与业务收缩
安森美新一代管理层就位后,用一年多时间重新梳理公司,并在组织架构和管理层关键职位上重新布局后,在2021年度投资者大会上正式提出安森美3.0战略,即聚焦两大产品阵列智能电源(Intelligence Power)和智能感知(Intelligence Sensing),并选择工业和汽车应用作为关键业务方向。
自此,安森美开始深耕纵横交错的产品和业务战略发展支柱。以核心业务汽车和工业为例,在3.0战略之前,两者仅占公司业务总量的56%。但是经过三年的发展,汽车业务和工业业务已分别占据公司营收的50%和28%。比照管理层初期制定的2025年两者达到75%营收的目标,已经提前并且超额实现。
安森美的产品和业务支柱,以及对应的营收占比和预估的未来年复合增长率(来源:01芯闻)
同时,管理层在2021年投资者大会上也宣布了新的品牌战略。公司名称从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更名为安森美(onsemi)。后者字母全部小写,目的是将传统和守旧的形象,转变为亲和和创新的新形象。公司的传播主色调也从绿色变为橙色,象征更具活力。
笔者对此较为认同,其实公司内部早已如此自称,而且原有名称中的两个单词ON和Semiconductor过于常用,在信息检索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但是,一家企业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有所侧重,就必须有所取舍。为了实现上任后制定的财务模型,新任管理层对毛利率较低的产品线,或是不能与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协力的非核心部门“大开杀戒“。
据CFO Thad Trent透露,截至目前安森美已经退出了3.41亿美元的“非核心”业务,今年还需清退4亿美元该类业务。不过,其占比已经从年营收的10%-15%,下降到如今的5%不到。
为了更加体面的退出,安森美采取的做法是随着疫情缺货带来的半导体超级景气周期不断提价——这些非核心业务的平均毛利率在退出计划初期只有15%,目前已经在45%上下。
如此做可以一方面收割这些产品的最后价值,另一方面则迫使客户寻找低价替代料,主动放弃使用,而非公司强制EOL(end of life)——毕竟后者对客户关系的损害更为直接。
当然,也有一些产品线并非如此的缓慢凋零,安森美2019年以10.7亿美元收购而来的Quantenna就是突然休克死亡的代表。
Quantenna办公室与硅谷最热闹的开市客(Costco)门店仅一街之隔(来源:Google Maps)
前任CEO对这家标的的定位是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和汽车应用里低功耗连接市场的需求,并由此涉足数字芯片领域。但是新管理层似乎对此并不认可,不仅在四根战略支柱中的两大产品方向里丝毫不曾提及,随后也不断有这个部门将被挂牌出售的流言。2022年9月,Quantenna的故事戛然而止,安森美宣布直接关闭该部门,并遣散所有相关人员。
另一个被降权的战略是M&A并购。作为业内有名的公司收购专业户,安森美正在将企业发展方式转向有机成长(Organic Growth)。在上个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El-Khoury表示并购降级为公司发展的次要方式,原因是收购GTAT后安森美在核心发展方向上已经没有短板。笔者猜测隐藏因素是更多的收购会消耗现金并带来更多的商誉(Goodwill),或对下一步资本运作不利。
运营瘦身
这届安森美管理团队与之前的管理层相比,重大战略改变之一就是从IDM战略转向Fab-Liter战略。因此,公司在生产设施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较以往更为激进。
安森美不仅不断收缩产品线,还在卖出不赚钱的晶圆厂。自2022年以来,安森美已经出售了位于美国缅因州、美国爱达荷州、日本新泻和比利时的四座晶圆厂,不仅获得了2.15亿美元的一次性现金收入,还减少1.6亿美元的年运营费用,轻资产的运营使得财务三大报表更具吸引力。
安森美出售的晶圆厂以及接收方(来源:01芯闻)
能够将公司的晶圆厂数量在短短时间减少近一半,除了财务考量,还因为管理层对过去常用的Fab-filler做法不再青睐。
相较于以往使用该策略维系自有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现在安森美更愿意主动降低产能利用率,宁愿增加成本也要控制存货。
例如,产能利用率之一关键指标从缺货时的满负荷运转,降低到2022年上半年的80%上下,继而在下半年再次降低到75%左右,最近一个完整季度的数字只有71%。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3年投资者大会上,安森美宣布进一步调整运营模式,从Fab-Liter升级到Fab-Right制造战略,目的是建立更具弹性和韧性的产能体系,减少利润波动。
安森美从Fab-Liter升级到Fab-Right的产能分布变化(来源:01芯闻,安森美)
大致的举措是在保证内部基础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外部晶圆代工厂作为常规产品的产能蓄水池,同时把资本支出投入到内外部有能力差异的产品产能上,例如碳化硅功率器件。如此,既能降低运营费用,又能获得符合营收增长速度的产能,还能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关键的高附加值产品中。
当然,这样的产能规划也有相当风险,笔者在过去一两年有着亲身经历——即使原厂与代工厂签有协议,但是在行业整体缺货的情况下,代工厂的协议外产能只能以更高的价格和更好的关系才能获得。然而在去年下半年行业景气度调转向下后,代工厂又要求原厂继续使用供过于求的产能。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对于一些中小原厂来说,所谓的代工厂“弹性产能”可能并不弹性。
除了调整内部生产战略出售晶圆厂,安森美还在不断售出其他资产。标志性事件就是去年出售公司凤凰城总部地产,改为租赁办公室。这一做法可以让公司一次性的将这部分资产折现,增加自由现金流,而租金则是每年分批支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与前述类似。
安森美出售的部分非生产性资产(来源:01芯闻)
集中于关键投资
除了资产瘦身,安森美在近些年的投资也可圈可点。
收购仙童成功后,公司获得了仙童的车规功率模块产线、完整的IGBT布局,以及初具规模的碳化硅产品线,一举奠定了未来安森美两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的智能电源,并且同时满足两大主攻市场即汽车和工业的需求。
同时,安森美之前对Aptina Image和TrueSense等图像传感器公司的连续收购,又构建出公司的另外半壁核心产品。自此,碳化硅和图像传感器为代表的功率和传感器产品,或单独、或协力,成为公司进攻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的拳头产品。
安森美在图像传感器方面的收购历程(来源:安森美)
新管理层的投资也是集中且全力下注(double down)碳化硅和车规图像传感器,以及硅基功率器件的换线生产。除了收购GTAT获得碳化硅衬底生产能力,还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Hudson、韩国Buchoen和捷克Rosnov等三处扩充碳化硅相关产能。同时,2022年底安森美也正式将原属于格罗方德的纽约州East Fishkill (EFK) 12寸晶圆厂纳入囊中,在其中量产各类硅基功率器件,并尝试自产图像传感器芯片。
与其他半导体国际大厂相比,安森美目前的资本投入强度处于中等,例如计划投入碳化硅的三处生产基地共计20亿美元。但是,这些投资属于扩充或者升级现有设施的棕地投资(brownfield investment),而非平地起高楼的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例如,安森美正在将原本在Bucheon 8寸线上生产的IGBT和MOSFET等产品转移到EFK 12寸线,同时把Buchoen的传统硅器件产线升级为兼容6寸和8寸的碳化硅器件产线。
究其原因,棕地投资对资本的要求较低,所需时间较短,因此投产风险较小,投资效率和资本回报(ROI)也更高。按照业内同行所透露的数据,碳化硅前道制造的绿地投资效率是每投入1美元,在建成投产并产能充能利用的情况下,每年能带来0.5美元的营收。但是对棕地投资,这个数据是1:1。
安森美EliteSiC碳化硅产品线拥有的4S四大优势,即供应链、规模、技术和能力范围(来源:安森美)
安森美不仅通过现有设施更快更省地投资关键产能,还充分利用各主要国家鼓励本国半导体生产的政策红利,补贴建厂。例如,EFK 12寸晶圆厂和Hudson碳化硅晶锭工厂的扩产就获得了芯片法案中25%的投资税收抵扣等美国政府补助。公司在韩国和捷克的扩产计划也分别获得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
借东风
除了前述的地利和人和,安森美的新战略还获得了天时的加持。
在疫情期间,种种因素使得半导体行业成为卖方市场。这给安森美这样的业内原厂带来了不少好处。
首先,高涨的价格意味着ASP更高,使得各家原厂和代理商的营收和利润率均创新高。安森美的季度营收从10亿美元的水平翻倍到20亿美元以上。毛利率也从疫情前的百分之三十多,快速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随之带动股价的大涨。
其次,这次机遇也正好与安森美清退非核心业务的时间相匹配。因此,公司利用这个契机在退出前不断调整价格,而客户因为市场普遍缺货、无法找到替代料而不得花高价大批采购——本来是对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EOL,反而在短期获取了超额利润。
反映到业务上,则是安森美所施行的最关键战略,即利用市场普遍缺货、客户恐慌性囤货,以及大型企业客户从Just-in-time(准时化精益生产)转向Just-in-Case(风险规避化生产)的采购战略变化的契机,通过LTSA(Long Time Supply Agreement,长期供应协议)收获中长期订单,锁定价格。
据管理层透露,安森美现有LTSA合约共计176亿美元,2023年第二季度起的1年时间内,已经通过LTSA提前确定了58亿美元的营收,达到公司预期营收的近7成。
安森美产品在汽车中的所用部位,其中不少都已出现在LTSA中(来源:安森美)
从LTSA中亦可看出公司专注核心产品线策略的成功——LTSA中有90亿美元属于碳化硅器件、模块和裸片。汽车和工业客户对安森美碳化硅产品的需求,可以在2025年前贡献至多45亿美元的营收。
公司管理层透露LTSA中价格条款比采购量条款要求更为严格:量可谈,价难降。El-Khoury表示核心产品的报价不会再如往常,必须满足客户每年固定降本的要求。对碳化硅这样的高价值产品,定价必须具备可持续性。他对以往那种经济低迷时期主动降价、保证销量,以增加晶圆厂利用率的做法并不认同。
不仅如此,一些签署的LTSA中还约束了甲方需对生产设备进行直接投资,为安森美的产能扩充计划增加了资金来源。类似的甲方投资在Wolfspeed等其他业内大厂的业务实操里也可以见到。对此,业界褒贬不一。
小结
本文梳理了安森美在过去三年应用的新战略和旧有战略的转变,并试着解释了其对公司财务、股价和客户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