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张昊
近年来,湖滨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
以规模化促生产方式转变。该区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项目和文旅融合项目,建成东坡民宿三期、东坡研学小镇、大安创艺工坊等项目,围绕沿黄旅游大力发展产业。以建设大安村“一中心、六区域”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沿黄小安、东坡、马坡、王官、新兴等村整体提升,推动沿黄片区乡村农旅融合发展,助力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富村千亩蔬菜基地、磁钟村千亩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园等项目为支撑,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
以链条化促产业结构转变。以蔬菜基地、预制菜加工基地、城市生活仓冷链物流等项目为依托,从农业的生产—运输—加工,打造农业产供销一体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该区产业结构转变。目前已建成2个千亩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700余座,供应城区反季节蔬菜,起到稳定菜价,保障市区“菜篮子”作用。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扁桃、火龙果、灵芝等特色种植,实现所有村庄特色产业全覆盖。
以土地的集中整治和高效化利用促进农村建设和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开展耕地抛荒撂荒集中整治行动,对于羊虎山村、侯村、王家岭村等常住人口较少、空心化较严重、不适宜群众居住的村,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新思路,以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社会化运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用整治产生的效益反哺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用村集体的收益建设规范化新农村。重点发展集休闲采摘、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统筹抓好规划布局和改造提升,实现“一村一韵”。出台党建领办合作社奖补办法、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奖补办法(试行)等政策,对效益好、带贫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进行资金奖补和项目支持,激励各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该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已占67%,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