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29日电 题:旅游、电影有所恢复,能否带动大消费复苏?
作者 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3年的端午假期,中国消费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文旅部的数据显示,端午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9%。其中文旅消费、民俗文化消费、夜间经济等领域表现抢眼。
付一夫
另有几组数据同样引人注目:电影票房方面,端午档票房收入为9.1亿元,处2011年以来同档期次高位,仅略低于2018年的9.12亿元。零售方面,商务部监测显示,2023年端午节恰逢毕业季,促消费活动增多,节庆商品消费大幅增长。其他方面,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前两天,生活服务消费额同比增长60%,跨地市游客日均消费同比增长190%。
总体上看,人们出行意愿依旧强烈,消费市场的复苏也是有目共睹。但从人均的角度审视,2023年端午假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支出为351.98元,不及2019年同期。这意味着,虽然端午假期出行的人变多了,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穷游”,侧面反映出人们消费意愿依然不强的现实。
纵观近几个月的统计数据,消费需求确实是偏弱的。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4月和5月,中国CPI同比增速分别为0.1%和0.2%。而近期彩票销量的大涨,以及618期间低价商品的畅销,似乎又带有一丝“口红效应”的味道,仿佛佐证了当前消费市场的“弱复苏”态势。
上述种种,反映到资本市场层面便是大消费板块的接连下跌。自1月底开始,万得大消费指数便步入下跌通道。其中,白酒、医美、旅游、调味品等细分领域均持续低迷。
为什么人们不爱消费呢?在我看来,首要原因依然在于“疤痕效应”。虽然当下各行各业运行已重回正轨,但三年疫情使得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受损,居民部门对于未来的预期仍未根本性扭转,故而消费更趋于谨慎,人们自然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销。这也难以给资本市场上大消费板块的上涨提供支撑动力。
那么,下半年大消费板块该如何看?客观地讲,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或难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明显的起色,但近期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等方面的政策利好不断涌现,在当前消费需求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后续更大力度促消费政策的预期也愈发强烈,板块情绪也逐渐迎来好转。
随着接下来经济活动度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回暖,而相关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修复也会传导至居民端,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下半年的消费情况很可能会好于上半年。再考虑到近期大消费板块的下跌幅度已经足够大。从技术形态上看,大消费板块目前或已在关键位置处止跌。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汽车、家电、房地产相关等细分领域,以及业绩底部改善的医美、化妆品等高成长消费赛道或值得关注。(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