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会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民主党派中央发言来了!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6月27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13位常委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大会发言。6月29日,人民日报专题刊发了大会发言摘编。今日“团结报团结网"特别摘发三位常委代表民主党派中央的发言。
以科技创新引领流程制造业发展全国政协常委 钱锋(代表九三学社中央)
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医药等流程制造业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议以科技创新引领流程制造,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夯实基础研究,推动流程制造高水平创新、高端化发展。做优做强计算化学研发平台,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整合现有各类材料基因数据库,汇聚各方材料研发、小试、中试等数据,加快打造“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以海量数据要素为高端材料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创新应用,以工业软件赋能流程制造智能化发展。发挥国家创新平台作用,开展数字孪生、智能控制、优化决策、安环管控等领域关键技术及“卡脖子”工业软件攻关和应用。流程制造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合作建立“数据+平台+应用”的架构体系,形成制造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调控与监控溯源。
强化科技创新,促进流程制造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制定数字技术赋能低碳转型规划,明确重点领域数字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支持大型园区建立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推动动态仿真和优化调控类工业软件试验场等集中管理。推进流程制造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开放应用场景,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共同体。
完善政策支持,推进流程制造业产业链持续创新升级。对于依托计算化学研发平台开展产品研发创新和使用国产流程制造工业软件的相关企业,以及将非财政资金支持的新材料、生物医药研发数据汇集至平台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鼓励政策。除涉及保密项目外的各类创新资源和政府国产化采购项目,均应向包括民企在内的各类企业平等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互惠互利合作机制,推动我国流程制造及工业软件企业“走出去”。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全国政协常委 黄震(代表民进中央)
碳预算制度是在特定时期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主体设定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一种总量控制方法。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立碳预算制度已经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建议夯实基础工作,着手开展碳预算制度试点。
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夯实碳预算制度的数据基础。系统梳理需要统计的基础数据类型、口径、统计频率等,着力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健全省、市、县三级的基础数据统计制度,提升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精细化水平,确保数据规范统一。完善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发挥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推广碳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企业控制碳成本。探索基于物联网的精准计量监测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基础数据的高频采集和碳排放的实时计量,与现有统计核算体系形成协同互补。
完善制度设计。碳预算总额的确定应充分借鉴现有能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的制定经验和实施办法,将经济环境发展目标、GDP增长、能耗强度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等条件因素纳入考量。探索碳预算指标的区域间流转和补偿模式,实现碳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碳预算执行的高效性、灵活性。
选择具备条件的市县尽快开展碳预算制度建设试点。根据地区“双碳”目标,设定年度碳预算总量,结合碳预算做好各类产业的规划,在有限排放空间内优先支持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将实施前的碳排放概算、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计量、项目退出前的碳排放结算纳入碳预算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协同推进碳预算制度试点与碳绩效考核,为全国建设碳预算制度提供有益探索,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以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国政协常委 吴为山(代表民盟中央)
为推动新时代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美术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3点建议:
以高质量收藏凝聚文脉传承,厚积发展底蕴。要聚宝首先要识宝,先贤创造的经典、老艺术家的代表作、活跃当下的实力派艺术家和青年美术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散落海外的华人美术精品、国外艺术大师的佳作,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所呈现出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关注和收藏的对象。对于精品,要将分类分级与修复保护相结合,为国家积聚文化财富。
以高水平利用展现中国精神,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合作,让博物馆的历史经典和美术馆的现代作品构成文脉清晰的序列,形成动态化的展览,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使藏品“活起来”。加强对美术经典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以及历史价值、时代精神、审美特征的研究、阐释、传播。
以高品质服务化育大众,推动全民美育。全民素养的提升是新文化滋生发展、创新创造的基础。高品质服务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品牌、重创新、抓细节,持续优化提升,拓宽覆盖面,推动全民美育。要使规模巨大的人口成为实现现代化的资源,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人口素质。要深刻理解美育时代价值,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来源 _ 人民日报
本期编辑 _ 郭权祺 张翕然
审核 _ 李雁津 蒋天羚
监制 _ 邵宏华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