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王麻子等老字号背后:全国七成刀剪产量来自广东阳江
近日,国内“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发布2022年财报。报告期内,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下滑8.75%;实现归母净利润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张小泉频陷“断刀门”争议,背后折射的是国内刀剪老字号转型升级面临的阵痛。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不管是张小泉,还是国内另外一家刀剪老字号王麻子,都与广东阳江有关。而且,阳江五金刀剪产量约占全国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家国内上市刀剪企业
张小泉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
作为一家刀剪老字号,始创于1628年的张小泉至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以剪刀起家的张小泉也经历了多次转变。1956年,张小泉由家族作坊转变为工业化生产。
千禧年后,张小泉迎来企业发展的全新阶段,老字号品牌张小泉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9月,获得多笔融资的张小泉终于如愿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完成从中华老字号到A股上市公司的华丽转身。
张小泉也因此成为国内刀剪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张小泉首日IPO发行价为6.9元/股,最高时达38.16元/股,收盘价33.59元/股,涨幅386.81%。目前张小泉总市值为22.70亿元,相比发行首日60亿元市值,蒸发近37.3亿元(接近六成)。
在业绩方面,2018年至2021年,张小泉的营业总收入逐年上升,分别为4.1亿元、4.84亿元、5.72亿元、7.6亿元;然而净利润在2019年出现大幅上涨后已出现增速放缓或接近停滞现象,期间净利润分别为4380万元、7230万元、7721万元、7873万元。根据2022年年度财报显示,张小泉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下滑8.75%,归母净利润为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
与此同时,张小泉黑频繁深陷“断刀门”消费争议,而且还暴露了企业自身的部分问题。比如,张小泉被外界质疑重营销、轻研发。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的研发费用投入为2438万元,同比增长2.95%,但投入占比持续降低。从2020年到2022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滑,分别为3.51%、3.01%、2.95%。财报显示,2021年,张小泉销售费用高达1.17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6.6倍。而2022年全年销售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24.66%。
张小泉自产比例不足三成
回应称OEM供应商是非关键核心技术
除此之外,在其主业刀剪板块方面。招股书内容显示,2018-2020年期间,张小泉的OEM产品产量占比分别占全部产量的76.51%、75.17%、77.15%,自产比例不足三成。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0年期间,张小泉退换货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退货数量分别为18429件/套、26029件/套、54682件/套;换货数量分别为74112件/套、154338件/套、188860件/套。
这也被外界质疑,张小泉多数产品靠代工,因此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对此,张小泉在回复发审委问询中表示:“为保证OEM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保障,公司将部分非关键核心技术交由OEM供应商生产使用,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均用于生产自制产品,公司未将这些技术交由OEM供应商生产使用。”
张小泉在2022年年度财报中提到,对于OEM代工的情况,一方面通过阳江张小泉供应链聚合产业链钢材需求,集中向上游采购并销售给公司的产品供应商,以保障产品用钢材质量的统一和钢材供应的稳定,提升原材料管控水平。另一方面持续增加外派驻场品质管控,提升OEM供应商生产过程品质管控水平。
张小泉称要加强舆情监测
“努力保护好民族品牌”
张小泉面临的第三大争议,就是频繁陷入断刀门消费舆情。张小泉陷入断刀门争议时,其他刀剪品牌的直播间里,主播们不断拍刀显示自己公司的产品质量更优。
对于消费争议事件,张小泉表示,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遭遇新闻舆情后,成立了专项的舆情小组积极应对,通过品牌、产品以及销售方面的一系列措施稳定销售,努力降低突发事件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月度整体销售虽然跟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差距,但在逐步改善,公司预计舆情的负面影响后续会逐渐减弱。
张小泉认为,对于公司而言,如果舆情管理不当,会造成股价波动、公司声誉受损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公司将持续加强日常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和公关能力,提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司的应对能力,努力保护好民族品牌“张小泉”。
王麻子历经亏损破产
之后被广东金辉刀剪收购
张小泉陷入消费争议的时候,国内另外一家刀剪老字号王麻子的发展,同样经历过波折。
在刀剪行业中,素来就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的说法。公开信息显示,王麻子品牌始创于1651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1959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在北京成立。直到1995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多家单位联合成立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重新注册并保住了“王麻子”的商标,但此举并没有成功止住王麻子的亏损。
1999年,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更名为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却仍然没有起到效果。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5月底,王麻子剪刀厂资产总额为1283.67万元,负债总额为2779.98万元,资产负债率达216.6%。同年,王麻子工贸集团宣告破产,商标由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公司接收。
2020年3月,在常年亏损的情况下,北京文教器材厂在北交所挂牌转让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100%股权。尽管“王麻子”的业绩千疮百孔,但老字号的金招牌还是吸引来众多企业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了苦于一直没有自主品牌的阳江金辉刀剪。
截图自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官网
最终,2020年5月15日,金辉刀剪以1.57亿元成功竞得“王麻子”这个老字号的招牌。不过,金辉刀剪董事长钟敏曾表示,“王麻子”停产多年,空剩一个名头。近年市场上的“王麻子”几乎全是李鬼。拿下“王麻子”,金辉刀剪马上就得面对“打不打假,如何打假”的难题。而为针对假冒伪劣的情况,在王麻子官方网站上,也专门设立了一个打假专题的板块。王麻子相关负责人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表示,公司十分重视该问题,在法务部中专门组建打击假冒伪劣的法务团队,对市面上的假冒伪劣行为进行检索和大力打击。
在近几年的情况看来,拿下了王麻子招牌的金辉刀剪还是做出了一番不错的成绩。据数据显示,近三年,王麻子2020年全球销售 1273 万把厨刀;2021年全球销售5926万把厨刀,同期销量增长365.5%;2022年截至10月份全球销售5752万把厨刀,2022年1-10月份与2021年同期销量增长 43.7%。金辉刀剪在2021年外贸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贸易额达9000多万美元,产值突破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出口额预计达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王麻子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调整经营战略,确立了“百年厨刀专家”的战略定位,专注于厨刀领域,因此在过去三年里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在产品开发上也作出了升级,分别是标准升级、材料升级、锋利升级、耐用升级以及舒适升级。并且在工艺改善、市场营销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观察
中高端刀剪品牌竞争激烈
阳江五金刀剪产量约占全国70%
根据此前商业观察2022年5月所发布的《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刀剪行业的发展策略》内容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刀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36.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2.8亿元,年复合率达5.5%。同时,国内刀具行业的高端产品发展落后,特别是国内品牌在市场影响力及品牌知名度,产品品类以及材料自主生产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长期以来国产高端产品面临不足。高端市场品牌几乎被外资垄断,主要被欧美日等国外巨头长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以张小泉、苏泊尔、爱仕达、阳江十八子为代表的国内品牌,还包括了德国双立人、瑞士军刀以及日本品牌在内的国外品牌,在市场上呈现激烈竞争之态。
同时,我国刀剪行业呈现中低端产品无序市场竞争的状态,大量缺乏技术沉淀、研发能力差、资本实力弱的小企业正面临被淘汰或并购的局面,而具有品牌、资本、技术优势的企业在高端应用领域更具竞争优势,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是整个刀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
今年年初,据阳江市政府网的信息显示,阳江作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五金刀剪产量约占全国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刀剪行业市场的发展,王麻子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每个刀剪企业在品牌历史、产品特色、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同之处。王麻子认为在传承老字号的同时,也应顺应时代的创新发展,“历经370余年风雨沧桑,沉淀了许多非遗技艺,将其结合了现代先进科技,在技艺创新改造。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此,我们针对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在产品上走年轻化、个性化路线,外形设计也更为时尚,达到吸引年轻客群的作用。擦亮金字招牌,助力老字号品牌焕发新活力。”
张小泉在财报中也表示,近几年来,中国国内刀剪制造行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根据《中国轻工业年鉴》数据,2020年刀剪及类似日用金属工具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20家,较2018年的184家下降53.33%。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刀剪行业整体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刀剪制造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刀剪行业内一些中小参与者正在逐步淘汰,具备品牌、产品、渠道等优势的企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占据优势,预计未来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邱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