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等11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22亿元,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110亿元。”
背靠“大树”不一定好乘凉,在业界的印象中,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银行系保险公司肯定赚的盆满钵满,但实际上则完全相反。
2022年,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荷人寿以及汇丰人寿11家“银行系”险企全部实现保费收入的正增长,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467.93亿元,同比增长10.06%。
但净利润表现则完全相反,2022年,上述11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22亿元,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110亿元,到底发生了什么?
保费收入均正增长
中邮人寿超900亿元
从11家险企的保费收入来看,2022年,中邮人寿保费收入位居榜单首位,为914.34亿元,其次是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两家险企保费收入均在500亿元左右,分别为500.16亿元、491.22亿元。
另外,保费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包括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332.66亿元、311.89亿元;保费收入在200亿元以上的为招商信诺人寿,保费收入为265.19亿元;保费收入在200亿元以下的为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181.44亿元、173.26亿元、170.76亿元;保费收入在100亿元以下的为中荷人寿和汇丰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89.76亿元、37.25亿元。
从保费收入增速情况看,汇丰人寿达到了52.29%;招商信诺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超过了20%,分别为21.55%、21.21%和20.83%;中信保诚人寿和农银人寿分别达到了16.26%和13.15%;其余依次是交银人寿的7.10%;中邮人寿的6.56%;中荷人寿的6.39%以及工银安盛人寿的5.47%;建信人寿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增速最低,仅3.35%。
背靠“大树”银行,这11家险企的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也被业内视为是正常现象,有业内人士直言“当下,人身险行业深入转型的当下,银行代理渠道再度成为各家公司竞相争夺的重点销售渠道,不仅是银行系险企,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中,银行保险业务占比持续攀升,有公司业务占比将近三成。”
实际上,近年来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近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3%,超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已经连续四年增长。2022年,银保保费增速更是远超个险,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近1.1亿元,同比增速达10.47%。
净利润均大幅缩水
光大永明人寿同比大降931.33%
不过,保费收入的增长并没有给其带来净利润的增长,反倒是呈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2022年,上述11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22亿元,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110亿元。其中,仅有中荷人寿实现净利正增长,增速为11.75%,其余10家净利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亏损最严重的光大永明人寿净利更是同比大降超900%。
具体来看,上述11家险企中有5家出现亏损,另外6家为盈利状态。
其中,5家亏损的银行系险企为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汇丰人寿以及交银人寿,亏损金额分别为12.47亿元、12.19亿元、7.98亿元、5.33亿元、3.6亿元。
6家处于盈利状态的银行系险企为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以及中荷人寿,净利润分别为11.75亿元、6.74亿元、4.02亿元、1.1亿元、0.64亿元、0.1亿元。
从净利润变化情况看,降幅超过100%的险企有5家。其中,光大永明人寿较去年同期缩水约15.05亿元,同比下滑931.33%,降幅在11家险企中最高,同时还包括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交银人寿、汇丰人寿,降幅分别为202.61%、147.16%、142.86%、136.89%。
降幅在100%以下的险企有5家,分别是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以及招商信诺人寿,分别降幅分别为7.35%、65.08%、59.69%、52.24%、43.03%。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险企投资端业务面临较大挑战,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不达预期,是影响银行系险企利润表现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22年,11家银行系险企中有10家实现正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但仅有交银人寿1家超3.5%,而且中邮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出现了负数,为-0.01%。
偿付能力持续下滑建信人寿、中邮人寿均低于8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家银行系险企不仅出现了集体亏损,而且还集体面临偿付能力下滑的不利局面。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四季度末,11家银行系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24.00%至218.37%之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73.00%至143.34%之间。
虽然均高于监管要求,但是大多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三季度未有所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四季度,建信人寿和中邮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80%以下,分别为73%和73.96%;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均低于100%,分别为82.92%和94%,其中,工银安盛人寿偿付能力连续下降者,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工银安盛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123%、107%、94%。
“这与公司的产品类型和资金占用情况有关”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系险企的产品以储蓄型为主,这类产品的年新业务价值较低,可能会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此外,银保渠道也会占用公司大量资金。(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