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光明科学城内相山上的荔枝红了,一同“成熟”的还有被相山环抱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全面完工。
与相山荔枝树上累累硕果一样,全域处在光明科学城99平方公里范围内,坐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科教融合集群的新湖街道也成绩斐然,落户了18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卫光生命科学园、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现代产业园区,以及一大批富有活力、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其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的密度非常高。
新湖将以云谷片区为先导,打造光明科学城四链融合示范区。
承担着非同一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新湖街道胸怀“国之大者”,想尽办法推动“从0到1”的原始探索,高效促进“从1到N”的创新扩散联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率先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科学服务”四大产业集群。科研经济蓄力成势,让创新动能在新湖涌动,迈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聚焦国之重器建设 推动科学浓度升级
在合成生物大设施,机械臂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准确放进微孔板。每一个“玻璃间”就是一条“生产线”,各类实验在这里实现高效集成。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并作为我国首个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础设施,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落户新湖的创新载体的缩影。新湖辖区已经落户了18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材料基因组、脑解析脑模拟、合成生物、深圳湾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研究型高校等。
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为,新湖街道通过抓建设、筑平台、强服务,推动科学浓度持续升级,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坚持“空间为王”战略,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综合粒子首栋建筑、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相继建成完工,材料基因组开展设备调试,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开工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落地,深圳湾实验室获批国家实验室基地,进驻科研院所人才突破2000人。
为进一步集聚创新动能,新湖提出,要打造科研创想新高地,聚焦国之重器建设,千方百计推动大科学装置及交叉研究平台尽快建成,力促一批科研机构由过渡场地转向永久场地,进一步深挖储备发展空间,争取更多一流科学装置、一流创新机构集聚。聚焦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潜心攀登原始创新高峰。聚焦科学服务做大做强,提供科学分析、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切实营造与科学相适应的一流生态。
做优营商环境 涵养产业沃土
6月6日,全市首个区级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指导工作站在光明区卫光生命科学园揭牌成立。该工作站是优化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软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位于光明科学城科教核心区的卫光生命科学园,已经入驻了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重大科研机构和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等创新主体。从高标准建设“硬件”,到全方位优化“软件”,卫光生命科学园致力于打造富有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创新资源的聚集需要做优环境与涵养生态相结合。国际国内无数实践证明,哪里创新环境好,技术就往哪里去,项目就往哪里投,人才就往哪里奔,资本就往哪里流。
新湖着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科学服务”四大产业集群起步成势。加快建设“平方公里级”新兴产业社区,推进卫光生命科技园、银星合成生物园等共计35.7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推动完成卫光二期验收交付,释放产业空间11.7万平方米;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顺利投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合成生物、脑科学等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落成疫苗和免疫治疗等一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新湖还正在谋划建设科学水岸带和科研经济带。进一步整合公常路沿线、新陂头河沿岸科创资源,打造科研经济示范带,使之成为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中耀眼明珠;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科学服务”四大产业集群;以云谷片区为先导,充分整合公常路沿线一主一副大科学装置集群、两所研究型大学、三大连片产业区、一大批科研机构、科研平台和科创型企业,将新湖打造成为光明科学城四链融合示范区。
对标世界一流 打造人才高地
青山环抱,碧水蜿蜒,红墙绿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背后,是源源不断输出人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截至2023年6月,深圳校区毕业生6200余人,近八成就业的毕业生前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就业的毕业生中超八成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其留深人数逐年增加,为服务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培养输出人才的同时,一大批科研机构在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新湖成为光明科学城人才“含量”密度最高的板块。
如何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撑,让人才“在生活的地方工作,在工作的地方生活”,更好迸发创新火花?新湖街道紧紧抓住高质量高颜值、生态等城市品质关键指标做文章。
已经产生的变化是有力的说明。近年来,新湖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近20所,中大深圳附属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投入使用,辖区各类学校提供学位总数超5.6万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建成开业并成功创建三甲,二期全面动工建设。辖区公园数量从3个增长到近6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街区”。光明中心区拔地而起,“三横两纵”主干道路建成通车,深圳市科技馆(新馆)、科学公园等城市地标相继动工,地铁6号线、6号线支线开通运营。云谷高端商圈逐步形成,高端配套相继落户。新湖已经成为深圳北部的教育新高地、医疗新高地、旅游新高地。
正在推进的规划是美好的承诺。新湖将精心建设环中大国际创新街区,增强年轻人才对新湖的归属感和融入感。打造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国际美食街、国际医疗、国际学校、多语种指示牌等,提供国际人才需要的各种服务。依托中大、深理工优势,推动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开放共享;发挥颜宁等顶尖科学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聚集全球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学家。高标准建设科学家谷、科学水岸带,持续推进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社康中心多层次、便民化、特色化发展,以宜居宜养环境留住人才。对标全球顶尖城市中心城区,加速大型功能配套建设,推动中心城区蓝图显雏形、出形象、聚人气。
【文字】南方+记者 柳艳
【通讯员】 肖艳银 刘大焱 江莹
【作者】 柳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