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宁波特派记者 王冬 王聪 环球时报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2023年刚刚走过一半,步入复苏轨道的中国经济有多活跃,又如何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6月底,《环球时报》记者前往宁波舟山港,直播“中国制造”走向全球。这里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连接着全球的多个港口,它也是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大港。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2.61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环球时报》记者在港区内看到,在智慧码头技术的加持下,“中国制造”正在加速搭集装箱发往全球,“一带一路”倡议为外贸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在显著体现。港口的真实气氛直观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正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5G +北斗”
6月27日,记者首先来到宁波舟山港“5G+智慧港区”——梅山港区的码头上,感受超级大港高效运转背后的5G智慧力量。车辆驶入码头区域后,近4层楼高的集装箱堆场绵延不绝,甚至在长达六七分钟的车程内都没有看到尽头。然而,在如此巨大的港区,肉眼可及范围内的工人数量却屈指可数,只有若干集装箱卡车在堆场内有序穿行,仔细一看,卡车驾驶座上竟然空无一人。
梅山港区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港区内数十辆无人集卡在运行。在收到系统给的指令后,它们会根据规划好的路径依次前往泊位装卸集装箱,完成装卸后再自动回到始发地开始下一个任务,直至整船集装箱完成装卸。记者观察到,这些具备环境自动识别功能的卡车都是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遇到转弯和前方物体时自动减速。
工程师告诉记者,智能无人集卡完成一趟装卸流程仅需要20分钟左右。平均一台桥吊配8台集卡。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码头上的无人集卡的使用率已经达到100%。从2022年开始,无人集卡开始在无安全员的情况下运行,综合这一年的表现来看,其工作效率完全可匹敌有人操作。
在码头的一端,记者迎着海风登上高达百米的桥吊发现,这里居然也是“无人驾驶”。与此同时,在码头的另一端,工人们在办公室里用监控摄像头和遥控器控制吊车移动集装箱。通过大屏幕,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监控每辆卡车、每座吊车的运行情况,并不断更新集装箱信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于“5G+北斗”技术,梅山港区为智能集卡“跑起来”更加平稳提供了有效支撑。截至2022年底,梅山港区已初步形成远控自动化作业集群效应。随着今年6月17日梅山港区今年第四批8台远控自动化龙门吊到港,该港区现阶段规划配置的175台龙门吊、50台桥吊已全部到港,其中,远控龙门吊、远控桥吊占比分别达62%、72%。
智能化加持下,6月1日至29日梅山港区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达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6%。同时,截至6月28日,该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6%,实现“双过半”。目前,该港区共有航线56条,主要前往美欧等国。
外贸“新三样”和大宗商品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总值达9.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曾几何时,服装、家具、家电是中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但如今,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构成的“新三样”正在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在宁波舟山港,记者也在码头上感受到了中国外贸吹来的新风。
在梅东港区的滚装船码头上,一艘滚装轮正在卸下汽车。现场负责人沈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码头装卸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大部分是自主品牌。“为了更好应对新能源车运输需求,码头专门配备多套充电设施。虽然目前仍是以运输内贸新能源车为主,但也配备了国标充电口及欧标、美标的充电设备。”沈经理透露称,一套专门针对新能源车开创的“运输规则”已经开始实施,“新能源车滚装运输是一项新生的任务,相比传统能源车,新能源车的停放间隔要更大一些。此外,上船的新能源车对电池电量有要求,一般充电电量控制在30%—50%之间。”
记者在宁波舟山港的穿山港区采访时,身旁的铁轨上恰好驶来一列集装箱班列,径直开上码头附近的铁路货运装卸点,准备转换海运。宁波港铁路有限公司物流部海铁联运业务主管陈登华对记者介绍称,这趟由杭州萧山发来的班列货物的目的地将会是雅加达。海铁联运在国内的港口中属于“高配设施”。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超145万标准箱。其中,有不少装载的是“新三样”产品。
陈登华还透露,在海铁联运的集装箱班列中,有不少是长三角地区生产的太阳能组件、新能源汽车还有液晶面板等高技术产品。服务长三角产业链需求,“我们还推出特殊产品专利,其中就有光伏专列。”
在积极开拓“新三样”运输的同时,作为大宗商品枢纽港的宁波舟山港也是国内重要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这些专用码头上同样到处充满科技含量。
在宁波舟山港的中宅矿石码头上,一艘货轮正在将煤炭卸船。码头负责人温建平告诉记者,这艘名为“博兴”的货轮上一港是俄罗斯瓦尼诺港,满载7.49万吨俄煤在本港口全部卸下。港区正在建设的精混矿项目通过使用“配矿+强混”的精混新工艺和智慧配矿新技术,可混合最多8种不同的铁矿石原料,相当于将产业链上的“混匀”工艺从传统冶金企业转移到码头堆场,实现了冶炼工艺环节的前置,由传统港口“储-转”功能向“储-混-转”转变。
在节能减排方面,码头采用光伏设备对部分设备供能,在卸船机机房上、仓库顶上、沉淀池上方等区域,都能看到太阳能发电装置。同时,码头泊位的岸电覆盖率也达到了100%,为码头靠泊的船只在港期间,提供清洁的能源。
经济的“晴雨表”
“俗话说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宁波舟山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告诉记者,今年1-5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47万标箱,实现稳中有增。今年以来,宁波对东盟、中东、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逆势大幅增长。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33%、96%和39%。
“宁波舟山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李关定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来,宁波舟山港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开发力度,航线数从74条增加至120条,年航班数增加1000多班,年箱量增加400万箱以上。
“现在海运运费也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对于物流来说是个利好。”宁波宝林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国文对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公司的销售量比去年增长将近20%左右,工厂里忙得一塌糊涂,基本上每天都在赶货,现在又叫来100多个临时工。
“今年上半年我的业务量增长最大的地区就是中东。”宁波瑞曼克斯门窗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言东6月30日告诉记者,如果说之前他的业务是美、欧、中东三足鼎立,那么现在中东市场很明显占据更大的部分,“现在欧洲的 需求下降了很多,对公司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但来自中东、北非的订单十分活跃,在今年我们前往开罗洽谈之后,收获了许多订单,3条生产线基本上是不停运转。”丁言东表示,随着同中东国家海运贸易线路的进一步增加,他十分看好公司在中东市场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