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近9000,评论600多,收藏3000多——这是近期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当时的数据情况。是一个头发几近花白的中年专家,在培训当中剖析人寿保险的意义。我把他的几段话拿来与大家分析一下,一起来看看这里边重大的逻辑漏洞与专业漏洞。
以下是视频原文(本人一字未省):
所有的保险都不能买,为啥?保险它是按照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香港有一款保险火爆,很多人问我,我要去买保险,我说多少?500万的保险,宣传的就相当于500万买个房,每年有个固定的利息,5年交500万,第12年开始拿利息,每年是40万,一个月33,000多,有没有诱惑力?
我就给你算一个账,从第12年开始呢,你要收回自己的初始的成本500万,需要多少年,你要拿13年才能把500万收回来,这就是25年了。这25年你就是500万的成本才收回来,不算25年的利息,25年的利息算上4%的利息,你翻倍就是72÷4,72除以是多少?18。按道理说,25年你500万存到银行的利息都会达到1,500万左右,复利下来,但是你保险25年才收回成本,划算吗?我就给他发一个信息,我说你算一下2001年500万到现在值多少钱,你再去投。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专家的所讲所论:
1.除了人寿保险的制度设计有复利的功能以外,其他的哪些是在非人为操作下的复利?
上述有一段话讲到了“复利下来”,请问除人寿保险以外的金融工具,哪些是制度性设计安排的复利?银行的哪类金融产品有?好吧,我们放他一马,那我们就说一下“非制度性设计”。我们身边人在金融投资时,有多少人把收益和本金再次去滚动为获得长期性复利的?有的话,请举手!
2.利息的概念。
利息是银行的概念。保险代理人为了让客户方便理解,把收益改成了利息,或者把年金返还改成了利息,其实本质上也在误导客户,但是由于大多数客户不具备金融概念,所以这样的描述也是情非得已。作为一个面对众人的专家,也拿利息去衡量保险的收益,问题就大了。
3.500万存银行存25年。
又请问我们随便从身边挑出任何一个人,谁能够把一笔钱连续存25年,不受任何消费和投资的诱惑,在25年以后,那初始的500万还在账户上。我们的父母都做不到吧。这样的假设本身就是风险——脱离现实生活的假设毫无意义,但是会导致很多无脑的人跟风,以为逃过一劫,其实生命的风险还在身上,它从来也没对谁客气过!
4.“划算”的概念是什么。
我不止一次在培训中和面对客户时提到对“划算”的理解。
划算是生活当中的概念,无法替代任何金融上的任何概念。你可以想想,哪个金融概念可以跟“划算”画上等号。
划算是什么?划算是一个相对概念,投A赚的少,投B赚的多,在人们眼里B就是划算;用A数量的钱买了一个,另一个人用同样的钱买了两个,在人们眼里第2个人买得划算。简而言之,在人们眼里的划算,要么是花的少,要么是得的多。但是保险作为金融工具,千万不要轻易用“划算”去衡量。
为什么这么讲?比如说,回归保障的重大疾病保险,都是10年交费,A在第2年患病了,得到了重疾理赔,B在交费10年结束之后都没有患病,当然不会获得理赔。请问一下这位专家,这个A和B都买了保险,哪一个划算?
又比如:A,个人用100万去做个人投资,十年下来,有赚有赔,但结果还是有110万在手;B,用保险来规划,20万元,连交5年,算上现金价值和转到万能账户里边的钱,大约130万;C,用手中的100万去做生意,10年下来也是有赚有赔,但结果只剩下80万在手;D,信奉个人金融投资,用100万在10年当中赚到了本利170万。再请问大家A、B、C、D,谁的行为结果可以用“划算”来评价?
5.完全不具备保险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
这位专家是经济学博士,叫李某岳。论学历够高了,那是不是代表他在经济学中每一个领域的造诣足够高,并且具有实操的经历?我想未必。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也可能完全没有实操,没有做过企业,没有处理过纠纷,没有碰到过真实的客户,甚至可能五谷不分。有侃侃而谈资本的不应该是学历、论文等学术研究,而应该在某一个领域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生产力创造,这才是发表意见的资本。否则你如何去指导生活在基础层面的人民,你可以给学生讲,因为你是老师。但是,带领着学生从理论走向落地的实际更是硕士生导师的职责。不是吗?
6、什么叫“所有的保险都不能买”。
理由何在!包括学平险、意外险、重疾险,还是包括各省推出的,如惠蓉保,……这个打击面太大。绝对的语言可能会博得眼球,但有违专业的本质,误导也是显然的。
严格意义上讲,这段视频并没有剖析人寿保险的意义,而是在说明人寿保险当中“资产数量的意义”。当把人寿保险与风险割裂来看,或者完全忽略风险来单纯看数字的话,就会产生他这样幼稚的判断(我还没有花篇幅去讲关于保险资产性质对生涯风险的对抗优势呢)。
你看到了吗?对人寿保险的误区,不仅仅停留在反保客户当中,也会存在于这些拿着话筒的专家层面,也许他们讲别的确实是专业,但是此番言论对人寿保险的理解有重大偏差,并且产生了大面积误导,学员越多,误导面也越大。人寿保险的口碑本来在各地就出现了一些或者大面积的下滑,这种视频流传出去会怎样,这种言论收割了关注度不说,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古话讲“邪不压正”,但是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正”要面临着黑暗的洗涤,才能迎来阳光;业内代理人若无法忍受黑暗的同化,而且不坚定自己的专业,必然会被黑暗所吞噬。喜欢,请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