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新之城:深圳至今已有43岁了,坚持瞄准科技前沿,提升科技企业聚集度和产业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截止今年年初,高新技术企业已超2.3万家,相当于每15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就有1家在深圳,产值突破3亿元,研发投入达16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提升至5.49%,已经超越美欧、日韩等国家水平。
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自动化转型升级,企业不断在探索新的技术,希望通过快速生产与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工业4.0的崛起,让工业生产流程、机器人应用、软件与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业越来越普遍。这次,小编有幸来到国产工业自动化龙头:汇川技术深圳总部,领略自动化龙头魅力。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小华为”领先市场,抓住先机
汇川技术从2010年上市开始,就一直被市场密切关注。“国内工业控制行业的领军企业”、“工业控制领域进口替代领军者”……这是市场对它的表述。当然,汇川技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早已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龙头。其总资产从2009年的2.9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392.12亿元,增幅高达134倍!
讲到汇川技术的诞生就离不开华为,2001年底华为将旗下的安圣电气作价7.5亿美元转让给了美国的艾默生,汇川创始人、实控人兼董事长朱兴明的简历中也增加外企的工作经历。2003年,朱兴明离职创办了汇川技术,因为高管团队和核心骨干多数是原华为的员工,因此汇川技术一直被称为“小华为”。
当时中国制造已然壮大,但工控领域仍是外资品牌的天下,朱兴明率领团队就是想做点事情出来,坚信中国制造未来是自主创造未来不是来料加工(即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之争)。从最初主营电梯领域的变频器,到后来涉足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代表的通用自动化,再到进军新能源车、轨道交通和机器人、储能逆变器、机器视觉等业务。过去20年汇川技术一直在拓展能力圈。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2022年汇川技术的通用伺服系统国内市场份额约21.5%,位居第一(数据源自睿工业),是第二名西门子的2倍以上;低压变频器产品(含电梯专用变频器)国内市场份额约14.9%,位居第三,内资品牌第一;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11.9%,位居第二,内资品牌第一。
新能源车领域,2022年汇川技术的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国内市占率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排名第三(数据源自NE时代),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供应商。其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及电机产品国内市占率均为3%左右,进入前十。
除此之外,汇川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也连续两年突破万台,2022年国内市场份额为5.2%,位列第七、内资第二。其中SCARA机器人国内市占率17%,排名第二、内资第一。
长期稳定在10%上下的研发投入比例,战略上的先人一步是汇川技术两道杀手锏。
朱兴明提出:做企业领先两步是先烈,领先一步是先机。回看汇川技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策略深入贯彻到骨髓里。
以切入工业自动化为例。2003年,刚成立的汇川技术从低压变频器切入工业自动化,2007年组建伺服系统的研发团队,2008年推出PLC和伺服等产品扩大在工业自动化的布局。
当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连续6年实现20%以上的增速。与此同时,2005-2007年我国伺服行业每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不过当时我国伺服市场规模也仅仅24.5亿元。但十四年后,2022年我国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近233亿元,是2008年的近10倍。
对新能源车和工业机器人的布局也体现了这一点。2016年,汇川技术宣布进入新能源车和机器人领域。2020年开始新能源车爆发,在新能源和新能源车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稳健增长+人才激励
2022年,在经历了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以及疫情的影响,汇川技术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2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20.89%。
朱兴明在22年年会上以《进化之痛,生命之光》为题演讲了4个小时,内容近2万字。从此可以看出,技术出身的朱兴明,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人才不是竞争力,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竞争力。”
作为华为出身的企业家,非常懂得华为“狼性”文化本质,其在企业管理上也引入华为的理念,尤其是对人才的激励。
2013-2022年,汇川技术共实施6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一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其中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覆盖人员从最初的2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截至2022年底,汇川技术董监高除了3名独立董事,其余14人全部有持股。根据iFind数据显示,这14人在2022年的报酬和A股持股市值合计均在3000万元以上,在20亿元以上的有9人。
数据来源:iFinD
新阶段、新业务决定了汇川技术和朱兴明要对体系进一步迭代。在数字智能化转型成为共识的今天,创新与耐久将再次成为汇川能否走出逆境、脱颖而出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