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正在中科天工的智能化设备上学习操作。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刘娜)6月21日清晨,在深圳宝安区一家工厂内,年轻的“大机长”欧阳俊辉带着产线工人进行安全互检,他负责管理5条智能产线、30位操作工。3个月前,他带着来自武汉的智能包装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进驻这家包装龙头企业。
24岁的欧阳俊辉已是“老工人”。他说:“都在说机器换人,其实我心里挺慌的,我得把自己给‘换’一遍!”两年前,他进入武汉市智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智工学校”)学习智能化产线操作,成为这座民办学校的第一届学生。
这座学校建在江夏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园区内,来兼职教学的有来自中科天工的工程师,实训操作的就是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设备。
原来,这所学校正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诞生的。
有商品就有包装,包装产业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天工专为企业提供智能包装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中科天工能做到在一个35平方米小户型客厅大小空间内建起包装的智能工厂。其客户已覆盖大消费品、3C包装、社会包装等领域,在中国大陆精品烟包领域,中科天工更是拥有高达80%的市场份额。
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双印介绍,设备进驻客户的生产现场后发现,还须配备智能化操作管理人才。人才成了制约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企业想过各种解决办法,技术人员甚至长期驻扎在客户现场,替企业培训员工。在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技术升级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人才升级。这样的模式支撑了几年,企业已应接不暇。
“新型技能人才短缺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一个问题。作为国内包装产业智能化先行者,我们想要站出来,但光靠我们肯定不行。”张双印介绍,江夏当地政府了解到企业发展瓶颈后,牵头引入一家教育机构,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以智能制造的应用型岗位为例,就分为智能制造装备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升级、优质制造智能升级、工业软件使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等多个发展方向,涉及20多个相关具体工作岗位。
今年,上千名首批学子毕业,一部分学子进入中科天工产业链合作企业就业,来自黄冈的欧阳俊辉就是其中之一。他成为中科天工为下游企业配套的技术人员,跟着产线设备一起到了深圳,成为这家企业“小盒”智能产线的“机长”。他说:“上岗不足百天,我所负责的智能化包装生产线产能已提升60%”。
也有毕业生去了中科天工的竞争企业,或自主创业干起了智能化产线升级。张双印坦言,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智能化产线的升级永无止境,‘创新力’不但学不走,还能复制到行业,行业人才池大了,对企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就在两个月前,智工学校新开“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合作班”,又一批学员来到中科天工产业园,他们中有建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车间装配工程师,甚至有人曾从事过厨师和滴滴司机。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他们将以新的职业身份,学得“天工”做“巧匠”。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