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图卡
这段时间以来,人民币的地位迅速提高,本币结算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对此,“眼红”的国家不止一个;有的国家试图效仿人民币,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一直喜欢对标中国的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印度储备银行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受到广泛质疑,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将不得不发展到超越美元”的阶段。报告还指出,印度必须效仿人民币的做法、积极吸取人民币国际化的经验,大力推动卢比的国际化。
然而彭博社指出,印度推动卢比国际化有一年多时间,印度储备银行鼓励外国居民在本国银行开设卢比账户,同时建议整合自己与其他国家的跨境交易支付系统,至今却“效果甚微”,因为“货币的国际地位,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后报道又指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体系、货币互换协议、本币贸易结算机制,都是人民币获得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
彭博社这次指出了印度的症结:缺乏与“卢比国际化”野心相称的实力。为了人民币国际化,我们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练功:世界工厂、全产业链、健全的基础设施、14亿的超大市场和庞大的外汇储备。这样走得还很艰难,每时每刻都得和西方反华联盟斗智斗勇,连睡觉都得张着一只眼。印度何德何能?就算与美国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华盛顿决不允许你刨它的祖坟。
印度干什么都不愿意脚踏实地,老想着讨个巧,一步登天。最近印度对中国企业“关门宰羊”。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再次要求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任命印度公民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印度还以涉嫌非法向海外转移资金为由,冻结小米约4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加勒万河谷冲突可能只是印度打压中国企业的一个借口,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加快印度国内制造能力的发展。
小米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到印度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的公司。亚马逊、谷歌、三星、OPPO、vivo等其他巨头也经历了市场动荡。这不仅破坏了“印度制造”的进展,而且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数据显示,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达到16%,但此后一直在下降,2021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为14%。莫迪希望“印度制造”代替“中国制造”,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印度制造业发展不起来,是制造业太难太慢,制约因素太多。现在又搞卢比国际化,就印度那么低的国民收入,那么低的工业能力,谁要它的卢比?短短几年搞了两次废钞运动。网民说得好,莫迪政府“心比天高,卢比纸薄”。
相关数据显示,印度和18个国家签署了本币结算协议,但卢比在本币贸易额结算中的比例只有0.01%,约1.2亿美元的规模,这个成绩实在太难看。印度储备银行出具这样一份报告,宣称要效仿人民币,显得过于乐观了,还真就以为自己是“第二个中国”?
不过报告还是有一件事说对了,美元的全球金融主导地位令人不安;报告警告说说,尽管美元的地位还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但是根基已经在腐朽,据SWIFT的统计,美元在国际贸易支付总额的比例,已经下降至40%。“量子基金”前合伙人、国际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认为,“美元时代正步入尾声”!
这样的历史机遇摆在世界面前,中国抓住了,人民币占本币贸易的份额不断扩大,在中国已经超越美元;印度也很想抓住,但是很无奈,印度缺乏经济实力、无法为印度卢比提供信用担保。
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之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印度是不是很眼红?但是先说一句:印度想要卢比有人要,目光就不要盯着中印边界和华盛顿,而是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国内的各种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