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开书店的人:不卖教辅、吸引年轻群体,感觉发挥了价值
近些年,一些年轻人回到老家创业,“在县城开书店”成为其中一个可供考虑的方向,网络上也有不少相关的经验帖出现。那么,在县城开书店是个怎样的体验?梦想和现实之间有哪些差距?南都记者采访了书店的从业者和行业观察者,探讨当下县城书店的现状。
大城市工作多年后,回老家开书店
今年上半年,老鹿(化名)在老家河南息县开了一家书店,名字是白鸟书店,位于县城的湖边。这是她刚刚毕业时的梦想,可是梦想直到7年后才得以完成。这7年间,她在北京从事出版行业,时间长了工作遇到瓶颈,经过综合考虑,她选择回到家乡,“既然不做出版,也不想离开书,就选了书店方向。”
根据当地政府官网的介绍,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人口113万人。通过地图搜索可知,该县县城现存书店有十几家。在开书店之前,老鹿也进行过调研,她发现县城里绝大多数是教辅书店。“开个不卖教辅的书店是我的执念,虽然在县里可能没市场,但还是想做。”因此,她的书店和县城其他书店自然形成差异化,书的种类里文学最多,包括经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此外还有艺术、经管类图书等。
老鹿说,书店的经营模式是“图书+饮品”,目前主要是饮品盈利,图书销售量还比较少。她做了统计,平均一个月能卖30本左右。南都记者看到销售单上既有文学名著,也有经典散文、社科研究著作等。书店现在的书籍总量还不太多,她打算后续逐步增添,“计划最好能达到5000本”。
老鹿的书店内部。
县城的独立书店:希望发挥社会价值
老鹿开的书店,首层约50平方米,第二层约100平方米。经营成本主要包括租金、水电、人工、材料成本,加上前期的投入。因为上午时段街道没什么人,书店从下午1点开始营业,直到晚上10点。来逛书店的人,有一部分是把书店当作公共场合,只想过来打个卡;也有一部分选择入座点上饮品,慢慢享受时光。
她告诉记者,因为前期投入较多,开业时间尚短,迄今书店只达到保本的状态。这种结果基本在她的预期之内,“本来就不是挣大钱的方向”。老鹿认为,既然开了书店,就不能只讲“情怀”,更要为自己负责任。
据她分析,从县城的整体市场环境来看,书店本身的“流量”并不饱满。首先,书店要求保持安静,就过滤掉了很多人。其次,县城的年轻人存在较大程度的流失,导致消费人群不足。“开业的时候算是淡季,之后也就五一和端午有个小高峰。”
不过,暑假的到来,让老鹿心底有了一丝期待。这个时间段,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她的书店,其中有不少是放假的学生。他们把书店当成“第二个家”,三三两两在这看看书、聊聊天、发发呆,让生活不会那么无聊。老鹿觉得,自己的书店发挥了挺大的社会价值,它成为一个新鲜的去处,是文娱资源稀少的县城里安静休息的地方。“有些年轻人一开门就过来,等打烊才走,还有几个学生经常过来找我谈心”,这让她感到了开店的意义,“超越金钱的东西”。
对于之后的计划,老鹿也有自己的盘算。从内部环境上,她打算增加一些座位、沙发和台灯,饮品甜品也会新增一些种类。从运营模式上,也计划组织学生在书店“夏令营”,通过会员制,给学生提供一个既有书籍、饮品,又能互相交流的场所。书店的“夏令营”可以让他们每天到书店打卡看书,同龄人交流思想、看看电影之类。
一开始坚持在县城开不一样的书店,老鹿当然感受到了压力,“如果利润不够持续,就很难再投入,然后会慢慢走下坡路,心气儿就没了。”因此,她还在努力想办法运营、营销,开源节流,未来不排除考虑线上直播等多种尝试,“不会很乐观,也不会太悲观,现在有了挺多忠实的顾客了,他们也帮助宣传、出谋划策。”
在县城,教辅书店依然是主力军
“今天下班回家,看到家门口新开了一家书店,真的很惊讶。”两个月前,四川网友“萧三儿”在社交平台表示,其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5万人的小县城,城区人口不到6万,长期以来只有一家书店依靠补助和教辅存活。因此,看到现在还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感到由衷钦佩。
网友“萧三儿”所说的地方是四川眉山下辖的一个县。他最近去新开的书店逛了一下,发现主要还是以儿童图书、学生教材为主,其他种类的书很少,营收来源大都来自文创产品。他觉得,市场需求是决定书店模式的主要因素。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萱从事实体书店研究已有多年。她告诉南都记者,近些年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城市和乡村的书店,县城书店的确是容易被忽略的领域。一般情况下,县城里的地标性书店是新华书店,经过扎根深耕本地,客流和人气均有保障。除此以外,教辅类书店依然是县城书店的主力军,“这是经过市场检验造成的格局”。而独立书店、特色书店这两年在县城有起色,但县城的消费需求导致其有生存的现实困境。
实体书店的未来,面临共性问题
张萱提到,县城书店的状况在各区域间也有差异,比如长三角地区,因经济水平和对接城市便捷程度更高,不少独立书店人气还挺旺。“现在有些年轻人回县城开书店,和开放的信息环境有关,获取资讯方便,很容易就开起来了。”不过,张萱还是提醒,仅靠“情怀”有风险,“人气大于变现能力,是实体书店经营的普遍现象”。她认为,具体到县城书店,经营者如果想可持续开下去,要懂得“节流”,可以关注相关政策,争取政策方面的实际支持。
2022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曾经发布《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实体书店近千家,报告显示实体书店存在两个普遍的短板。一是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店面,一旦店面经营条件变化,现金流下降,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险;二是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的价格体系明显处于劣势,很难吸引已经习惯以网上通行价格买书的消费者。
张萱表示,从现实经验看,直到今天,开书店依然没有一个绝对成功的范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书店以主题特色经营脱颖而出,服务对象选择非常精准。她举例说,有专做自然博物的书店,有专门经营美术主题的书店,有以服务高校师生为主的书店。
当下的时代,“可供消遣的渠道太多,大众阅读的需求在缩减,不论大城市还是县城,实体书店面临的是共性问题。此外,多数人在网上买书,这也是无法改变的趋势。”张萱说。然而,她坚信,书店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只不过不同时期它的功能会有调适,“书店是公共文化空间的一种,肩负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满足部分人群的精神诉求和社交需求。从这一点说,书店一定有存在的必要性。”
采写:南都记者马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