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困惑的是,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再次降准降息,释放了大量资金。然而,在这些资金进入市场后,大家的收入并未增加。相反地,不仅房地产和汽车企业陷入资金短缺,连地方政府的财政也紧张,甚至不得不裁减编外人员并降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
那么,为什么这些资金没有流入市场呢?简而言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投入资金。企业减少投资,导致员工的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几个反常现象的变化。
首先是铁饭碗变得不再牢固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编制内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不用担心失业,收入也相对稳定。然而,从今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明确表示要带头精简5%的公职人员,编外人员也面临清退的命运,各地正计划削减编外人员的数量。
我们都知道,全国的公职人员数量庞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来安置。而目前正值土地市场冷清、实体经济低迷之际,地方政府的收入减少,只能节省开支,甚至不得不裁员降薪。第二个反常现象是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购房者仍然选择观望。今年楼市曾出现过短暂的小阳春,1-2月份的数据有所回升。
然而,自3月份以来,楼市再次陷入低迷。这种反常变化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疫情结束后,集中释放了三年的购房需求,导致楼市回暖。此外,之前有购房打算的人也因疫情的暂时搁浅而选择观望,而现在随着限购政策的全面放松,又引发了一波小规模的购房热潮。
第三个反常现象是银行不断下调存款利率,然而居民对存款的意愿却更加强烈。令人发现大家的行为有点“叛逆”。当强调“房住不炒”时,大家纷纷抢购房屋;而现在鼓励购房时,大家却不愿意购买了。
过去,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较高,但人们更喜欢购买房产。而现在存款利率下降后,居民的存款金额大幅增加。最后一个反常现象是大额商品降价。春节之后,房地产和汽车两个大件商品纷纷降价。房价就不再赘述了,汽车市场也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