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标题刺客”满天飞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就如同一篇新闻稿件的“脸面”,“脸面”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打开率,好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道理没错,事实也是如此。但是很多文章把“好标题”等同于“标题党”,各种套路的标题横空出世,甚至成为主流操作。这些“标题刺客”看起来吸睛、抓眼球,其实内文空洞,不少用户看完怒而取关。“刚刚”、“重磅”、“突发”、“官宣”等标题党之后,新的套路又来了。比如:1、断章取义型。因为一张推送截图,全网不少网友以为李玉刚跳河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本人也紧急辟谣。事实是,自媒体把相关信息掐头去尾,将陈年旧事弄成耸人听闻的样子,断章取义的做法给大众传递了错误的信息。2、骇人听闻型。看了下面这些标题,确实会对霍启刚的身体状况担忧。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因参加了一档节目的睡眠测试,“霍启刚患上睡眠窒息症”上了热搜,不少网友对霍启刚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霍启刚回应,自己是被“标题党”了,身体非常健康。3、云里雾里型。「 刚刚宣布,马云大消息!」后面是「 他决定:竞选美国总统!」看了这个标题,谁不会感到云里雾里。如今越来越多视频的封面,也呈现出标题党的风格,为了“吸睛”,封面夸张且和内容无关。标题党,真的决定流量吗?诞生于2006年的美国网络媒体BuzzFeed,曾凭借颇具标题党色彩的猎奇内容,成为Facebook乃至全网最火热的媒体之一。然而,BuzzFeed在今年裁员并关停了旗下的原创新闻团队。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播放分钟数也将消弭一些通过夸张标题、欺诈封面等骗取点击的低质视频带来的数据水分。2017年,国家网信办制定印发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 (暂行) 》,设置了“标题党”举报入口。什么是好标题?真实、直接、生动是最基本的要求。与内文一致,生动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并且要与平台定位高度契合。02
“鸡毛蒜皮”刷屏上热搜
热搜已然成为人与人交流的密码,一天不关注热搜,仿佛与别人的沟通都慢了半拍,所谓“跟不上潮流”。现在的热搜除了“周一见”等等娱乐八卦系列,还充斥着一些鸡毛蒜皮,比如“XX离婚”、“XX瘦了”、“XX前女友”等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鸡毛蒜皮,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用户虽深恶痛绝,但也只能在评论区吐槽:他家事还有完没完...前几天,关于蔡某某的回应也持续登上各媒体头条,成功吸走一波流量。为什么八卦娱乐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可能和“后院篱笆原则”相符合。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是两个家庭主妇在后院篱笆处聊天时最关心的话题。那么,这件事很可能成为舆论热点且被更多人关注,这无疑是一个解锁流量的密码。但流量密码的背后,是可操控的“买热搜”或者“降热搜”。各种热搜榜,充斥着琐碎的内容,无聊且没有意义的琐事占据了大众视野。流量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03 “玩梗新闻”故意打擦边球这种新闻是故意打“擦边球”,而且他知道用户知道他在打擦边球,而且他也知道用户知道他在打擦边球后仍然会点开。
用户点击即可,流量到手,并不顾及用户点击之后的心情。
今年3月,“林生斌”三个字突然冲上了热搜。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家庭的男主,但其实“林生斌”另有其人。
再如一则“杭州市国家安全局对涉嫌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人员马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新闻。
题目关键性信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某位知名互联网大佬。但事实是,“马某”为“马某某”。
这种虚晃一下的操作,难免会让用户有被骗的感觉。调动起的关注欲也会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而逐渐递减。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用户对于媒体信任力的降低。巴菲特曾说过:一个人要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花20年的时间,而毁灭只需要5分钟。这句话也适合当下的新闻运营现状。如果一味追求流量,难免会剑走偏锋,甚至滑入歧途。一个标题,一条新闻,根本不需要五分钟,只需要五秒种即可,就能打破用户对媒体的信任感。参考文章:
《谁杀死了标题党》 作者 何亦阳
《别被“热搜”牵着鼻子走》作者 袁媛
- 阅 读 推 荐 -
广电、视听产业要变天?裸眼3D风暴在路上!
赛龙舟刷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村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