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淡马锡发布了2023财年年度报告,受到市场关注。为何一家外国公司年度报告,为受到如此广泛关注。
一是淡马锡是一家巨无霸式的国企,二是我国国有企业早在约20年前就开始对标「淡马锡」了。 淡马锡的年度报告显示,其2023财年的管理规模较上一财年减少210亿新元(约1130亿人民币);1年期的股东总回报率-5.07%,为2016年以来的最差年度表现;而且,公司在2023财年罕见出现70亿新元(约380亿人民币)净亏损。 此前,业内也有不少人认为,淡马锡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如今,淡马锡出现亏损,似乎正印证了这一判断……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鼎鼎大名的淡马锡,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国际投资公司,成立于1974年,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设有13个办事处。 淡马锡的全球投资组合涵盖广泛的行业领域,包括金融服务,交通与工业,电信、媒体与科技,消费与房地产,以及生命科学与农业食品。 其2023年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能就此说它不行,更不能说它的模式有问题。 就投资组合净值来看,2023财年并非唯一下滑的一年,仅2013年到2022年,就还有2020年和2016年下滑。 ▲来源:淡马锡2023财年年度报告 对此,公司在报告中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股权在公开和非公开市场的估值均下滑…… 考虑到最近一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对淡马锡这样的公司来说投资得看其中长期的表现。 淡马锡过去十年1年期总回报率最差的是在2016年,为-9%左右;而2023年则是过去十年历史第二差,为-5%左右;此外,还有2020年1年期总回报率为-2%左右。戳这里,了解云资管 ▲来源:淡马锡2023财年年度报告 在年度报告中,淡马锡董事长林文兴表示,2022年是过去十年来市场面临最艰巨挑战的一年。这一财年初始,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给市场带来曙光,然而不久之后就有多重冲击接踵而至。 其提到的“多重冲击”包括各国央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多次加息、俄乌战争、气候变化等。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做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淡马锡有此表现,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短期的波动,丝毫掩盖不了其长期亮眼表现。 截至2023年3月底,淡马锡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5.07%,如果从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来看,这是继2016年以来的最差的年度表现,但其3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的股东总回报率,仍然高达7.74%、6%和9%。 时间进拉得越长股东总回报率表现越优秀,其30年期、4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分别达11%、12%。如果自成立以来计算,股东总回报率约为14%。 ▲来源:淡马锡2023财年年度报告 至于集团净亏损70亿新元,则是由于未实现市值损失所致。若不包括未实现市值损失,集团2023财年运营利润为150亿新元。 ▲来源:淡马锡2023财年年度报告 所以,即便因为面临的情况不同,我国国企不能盲目对标、照搬照抄淡马锡模式,但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毋庸置疑是很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召开)在国企改革方面提出了三个有密切关系的命题和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小明认为,这就是淡马锡模式的中国化,而且10年来,取得来非常不错的成绩。今年1月30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2018年0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 然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管资本”的公司,早已陆续设立。比如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于2010年12月22日成立,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 2016年初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控”)成立于2004年5月,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国有企业“管资本”动作的落地,要比政策推动早得多。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但凡优秀的国企,几乎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 到2019年,仅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就已经扩大到21家。也是因为效果良好…… 就全局而言,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过去,国资委长期把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一把抓,在本应属于企业的经营权领域干预太多,影响了企业发展,实现向管资本转变,有助于重新明晰国资委的定位,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纵观世界500强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辉煌的并购史。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当然不能缺了资本运作。 以万科为例,近几年其销售规模似乎掉落了,但其面向未来的能力却在急剧放大,这离不开其资本运作。 2016年,万科宣布收购彼时全国第三大商业管理集团印力96.55%股份,作为集团商业开发与运营平台。印力近五年收入复合增速为20%,其中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24%,NOI同比增长17%。在商业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印力展现竞争力,在管面积位于前列,近几年新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项目首个完整年整体NOI率在6%以上。印力管理规模、收入、轻资产管理输出均处行业第一阵营。 2017年,万科领衔,联合众多金融机构,收购了普洛斯并将其私有化,万科也因此一举成为物流领域的巨头。11月10日,万科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旭在万科集团媒体交流会上透露,如今,每年"双11"一半的快件都会从万科仓库中运出。 前不久,王石在一个论坛上说,房地产不是结束了,而是才刚刚开始,指的就是万科在这些新经济地产领域极具成长性。 更重要的是,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更好的发挥战略管控、产业培育作用。 根据国资小新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报道,中国国新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近270个、金额近2900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投资30多个隐形冠军项目、金额超120亿元,支持培育了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至于在盘活存量资产领域资本运作就更加重要了。基础设施公募REITs推出之后快速扩容扩围,就是为此准备的……戳这里,了解国企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以来,效果十分显著。 以招商局集团为例,其在2017年曾披露,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后,集团进一步厘清了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在二级公司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和上市,引入投资者;内部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与激励约束机制,人才考核评价也以市场为主要依据。 对内加快整合,对外兼并收购则成为招商局资源配置的典型模式——2015年招商地产、蛇口工业区重组上市,中外运长航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2016年招商局公路吸收合并华北高速,次年以「招商公路」上市;2018年底,招商局将全球港口资源注入招商港口,后者实现整体上市;2019年1月,长航油运更名为招商南油并重新登陆上交所,同年底,招商物业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中航善达」,后者更名为招商积余。 2021年,招商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292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增长23.4%。截至2021年底,招商局集团总资产11.47万亿元,资产总额和净利润蝉联央企第一。 事实上,自2013年起,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和组建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将视野投放更远一些,在中国近二十多年发展进程中,国企改革一直沿着「资本运营管理」的主线探索。时至今日,已经开花结果—— 2021年,19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累计营业收入9.5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净利润6900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的40%;国家能源、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和华润集团,净利润均超过500亿元。 除了营收规模、利润的增长,其成就还体现在对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的突破。 这也是「国企」淡马锡建立的初衷之一。建国初期的新加坡,经济基础薄弱,私人投资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加坡政府于是设立了一批归属财政部的国有企业,进入高风险、高投资的工业领域,包括钢铁、造船、石油化工等,以此扩大就业,并为新加坡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后来新加坡经历了产业转型,从最初的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到后来的石油化工与高科技产业,但国企一直是新加坡经济的中流砥柱。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联企业(国有参控股)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这些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重,客观上需要政府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管理。特别是20世纪70至80年代,更多的大型工业项目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淡马锡公司以公司的性质运作大型工业项目。 当下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多的是发挥战略管控、产业培育作用。这个上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戳这里,助力盘清国有资产 不过,管资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比上年增加509亿元,同比增长10%。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3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17-2022年全国中央及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来源:财政部、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一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额增速还可以,但总额规模还比较小;另一方面,相比中央,地方国有资本经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如果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看的话,会更加明显: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79.6%;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前不久,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报告点名一些地方政府向亏损企业征收国有资本收益。这显然是典型的杀鸡取卵。要想细水长流,还得切实提高国有资本收益……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