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危机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都是一个原因——
把钱借给了还不起的人
在2008金融危机前,美国的一个特点就是“只要狗会签字,他都能借到贷款”。
那你指望狗去还钱吗?
ABS业务和传统的借贷业务不同,传统借贷是看你有多少资产,根据你的固定资产估价来给你借贷;但是ABS不是,它是根据你的收入预期来借钱。
简单来说,我是个小老板,生意不错,要开连锁店,但没钱;银行也不会借钱,因为我虽然生意好,但固定资产少,一但玩砸了就崩了。ABS业务公司评估后,认为可以借钱投资我,于是他把我包装成理财产品,去投放到市场上让人购买。
但是这里有个难题,因为要避免金融风险就必须评估个体的还款能力,ABS业务就是这样,相应公司必须有评估个体还款能力的信息
另外还有一点,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大公司该破产破产,但是债主的钱是必须还的。
假如我是ABS业务公司,有个老板要筹集资金1000万,于是他走ABS业务。我算了算,预期不错,于是我把他包装了卖到市场上,市场筹集上来1000万,要求到期限后还1100万。
结果老板扩张业务亏了,1000万只剩下800万,为了金融秩序,就必须要填补上300万。前面说了,老板走的ABS业务,他个人资产绝对还不起300万(能还的起他就不走ABS了),那么这300万就必须让ABS业务公司,也就是我这个中介来还。
毕竟我这个中介的任务就是去担保,我得确保借钱的那个人有还款能力。
传统的针对ABS业务的监管,一方面是评估个体还款能力,金融信誉等级必须明确有保证。另外一方面就是ABS公司——ABS公司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应对可能的金融危机。
蚂蚁的花呗借呗两个业务合起来少说2000亿,本身的注册金只有30亿,从钱的数量来看,蚂蚁绝对没有能力去应付稍微大一点的金融危机。
在上市前,蚂蚁走的是重庆而不是浙江,本来就是为了躲开长三角的监管圈;上市前的审核中,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债券买家获得的信息不全面,证监会只知道蚂蚁借钱业务规模1000亿,银保监会只知道蚂蚁借出去了,却不知道钱从哪儿来;而买家只知道蚂蚁背后是阿里和马云,根本不知道钱借给谁。
直到上市前才用30亿翘起来2000亿。
蚂蚁的事情有个屁的冤枉
黄奇帆有个讲话说过,蚂蚁用36亿资金,在重庆通过银行撬动了90亿资金,将90亿元用于放贷,又将这些放贷资产打包成ABS在市场出售,最后这部分资金快速周转了40次,也就是他通过36亿元资本金撬动了3600亿元资金。因为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有这么大杠杆和周转速度,在当时其实是监管的一个盲区,但实质上这已经突破了整个金融监管对风险控制。
如果蚂蚁的贷款年化是10%的话,那么一年利润将是可观的360亿元,但同时一旦坏账增高他的36亿元一下子就波动没了。也就是好的情况下蚂蚁吃肉,坏的情况下大家跟蚂蚁一起下水。类似的玩法直接导致了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是美国好歹是房贷,有抵押物,杠杆也没这么高。蚂蚁全部是消费贷,也就是没有资产作为抵押。
他能如此快速的将贷款周转起来,除了依托支付宝的渠道外,还在于突破了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银行是不会向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不稳定的人借钱的,包括信用卡。但是蚂蚁对所有他认为有消费能力的人借钱,包括无业、学生、收入不稳定这些银行认为的不良客户,这不是什么金融创新,而是极大的金融风险。有个数据说蚂蚁直接导致2200万人(数据准确性存疑)的征信出了问题。
更别说,大家是否还记得,蚂蚁有一系列广告,类似于借钱给孩子过生日这些。通过诱导消费,来增加某些群体的负债,这些群体本身财务就存在一定问题,过度超前消费导致其财务进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可能很多人p2p借钱就是从还不起花呗,借呗开始的。
蚂蚁还通过花呗去延长其手中淘宝商家的货款账期(消费时记账,但要等确认收货才付款,卖家那儿还有一系列其他金融工具)。
甚至有理由怀疑蚂蚁通过给淘宝商家产业链选择性放贷培养自己的派系,打击其他竞争对手,甚至可以左右某些产业链的生死。
所以蚂蚁通过极小的资金,赚取高额的贷款利息;培养自己客户的超前、不理性消费;以大额资金左右上游供应链,培养属于自己的产业。而这些风险却全部转嫁给金融市场,这是屁的金融创新,就是日本的财阀,自己有银行,自己收储,自己放贷,用银行的钱投自己的产业。
因为这些人根本没理解,什么叫做有限责任。
蚂蚁哪怕弄出一个10万亿的雷来,它也只要赔百来亿,如果再计算上每年一百亿的分红,等于无风险埋雷。
这还是算良心的玩法。
最黑心的做法是每年财务报表上做成巨额盈利,然后每年巨额分红,反正现金流为正。至于实际上到底是亏是赚,谁说得清。
反正坏账不计提都是优良资产。
这样子分了七八年以后,股东投资一共300亿,分红3000亿。
苗头不太对的时候,某人高风亮节的提前退休,然后找个炮灰当法人和实控,撑上一两年。
这样玩到财务报表实在编不下去的时候,爆个大雷,负债万把两万亿,反正有限责任制,注册资金赔光拉倒,拉几个炮灰白手套判个无期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