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彩高科生产的中硼硅药用玻璃产品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
近日,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中硼硅药用玻璃产品发布会,这意味着,突破中硼硅药用玻璃“卡脖子”难题,有了河南力量。
于安彩高科而言,药用玻璃项目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于河南乃至全国的医药包装产业而言,安彩高科将成为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力量。
安彩高科实现“第二跳”
安彩高科董事长何毅敏介绍,药玻项目总建筑面积99369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拟建设两座窑炉和两条中硼硅药用玻管生产线。
项目全部建成后,安彩高科将形成年产2万吨,直径5mm~38mm,长度1500mm~2000mm的药用玻管和14亿支各种型号中硼硅药用玻瓶的产能。
药玻项目的突破,被安彩人形容为“完成了第二跳”。“加大创新投入,突破中硼硅药用玻璃核心技术”是安彩高科“第二跳”的目标,它被醒目地写在公司展厅大门正对着的展板上。
河南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彩高科的中硼硅药玻研发推动河南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加速迈进。
“卡脖子”的中硼硅药用玻璃
国际市场上,药用玻璃的材质分为硼硅玻璃(中硼硅、高硼硅)和钠钙玻璃。
硼硅玻璃的生产难度大,长期以来,中硼硅玻璃的市场都被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NEG等三大海外企业把持,在大量生产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中硼硅药玻的技术门槛被不断拔高,国内企业少有能分一杯羹的实力。
“我国药玻行业本身存在缺陷,未能和国际标准接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充斥市场,这些企业数量庞大,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安彩高科药玻项目负责人万志刚解释,“不过,国内并非没有试图打破垄断的企业,山东药玻、正川股份、凯盛君恒等几家公司已经有生产中硼硅玻璃的能力,但市场供应还有很大的缺口。”
根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预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用玻璃全年总产量或约65万吨,其中中硼硅玻璃年产量仅达14.6万吨,占比为22.4%。未来几年,药玻市场增长将保持10%~15%增长率,到2025年,全球中硼硅药用玻璃管年需求50万吨,中国需求20万吨。
“业内正在推进‘关联审评审批’和‘一致性评价’,这也意味着,药玻行业将进行重新洗牌,中硼硅取代低硼硅,国产替代进口是大势所趋。”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处书记兼副秘书长韩潇说。
突破药玻“卡脖子”的“河南力量”
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降低管制瓶成本,早在2016年,安彩高科就开始组建项目团队,由万志刚带队进行技术攻关。
为了对抗玻璃缺陷,避免玻璃液分层,熔制工程师要面对将近1600多摄氏度高温的窑炉,观察火焰燃烧状况,不断调整鼓泡技术措施;为了优化拉管工艺,技术团队要不断琢磨进口设备,经过不计其数的线上会议,与外方技术人员共同提升设备性能,优化产品工艺。
2021年,安彩高科启动中硼硅药用玻璃产业化项目筹备,2022年,安彩高科自筹资金启动中硼硅药用玻璃项目。项目占地186亩,项目一期总投资4.8亿元。
今年4月27日,中硼硅玻管一号窑炉终于成功点火并实现稳定量产,产品目前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但这已经意味着,在以往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药用玻璃领域,河南企业已经具备全力出击的能力,实现进口中硼硅玻璃管国产替代拥有了河南力量,未来,疫苗瓶有望实现河南造!
安彩高科这个“玻壳巨人”曾在一片唏嘘中轰然倒下,辗转十余年,终于重新在光伏玻璃赛道获得一线生机,但昔日与之同台竞技的老对手——康宁、肖特等企业已经在高端产品赛道领先。
安彩人显然是不服的,也正是这种“不服”,支撑着万志刚们攻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22年,时任安彩高科党委书记的陈志刚在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专访时就曾提到,安彩高科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玻璃制造企业,挑战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领域,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