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收天花板,现金大奶牛!中国石化:利润上万亿,分红5千亿,去年分红71%|中特估
一句话:世界最大炼油厂。
作者 | 木盒
编辑 | 小白
2022年,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石化,营业收入3.32万亿,比第二名中国石油的3.24万亿多了一点儿。
(营业收入规模排名前十的A股上市公司)
不过中国石化的净利润只有中国石油的1/3:2022年中国石化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71亿,中国石油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08亿。
此外,中国石化市值7457亿(截至2023年6月27日,全部按A股价格计算总市值),而中国石油市值为1.41万亿,市值相差一倍。
(市值风云App)
这是为何呢?在三桶油的业务和地位中,中国石化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一体化业务,更偏重炼油与化工
中国海油偏海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偏陆地:
(1)中国石油脱胎于石油部,1988年石油部撤销,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年,成立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2017年,公司完成由全民所有向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再度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是A股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2022年持有中国石油80.34%的股权。
(2022年控制权结构)
(2)中国石化作为企业,成立时间稍早:1983年还叫中国石化总公司;1998年重组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8年,经改制,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A股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2022年持有中国石化67.84%的股权。
(2022年控制权结构)
最初,中国石油是以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为主,顺便做销售;而中国石化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在石油方面呢,它不生产,只做加工。
即中国石油偏向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上游为主,油田比较多;而中国石化偏重炼油与化工,以后期加工为主,炼油厂比较多。
在1998年全国性的能源企业改革中,这两家企业重组,基本以长江为界限,以南的油气相关企业归中国石化,以北归中国石油。
不过这些年中国石化也开始北上,中国石油也在不断向南渗透,业务也相互渗透。
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既生产油气,又炼油做化工,中间有储有运,还有大把加油站。
(石油产业链)
如今中国石化的业务有:
(1)勘探及开发: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简单理解就是挖油;
(2)炼油:石油生产成煤油、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油的过程,中国石化炼油能力全世界第一;
(3)化工:石油生产成化工品,比如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这个就和荣盛石化、恒力石化的业务是类似的;
(4)销售(营销及分销):销售成品油、化工品等,其中加油(汽)站就属于这个环节。
2022年,中国石化营业收入为33182亿,炼油和销售是收入占比最多的,反而勘探及开发收入最小。
(2022年中国石化营业收入构成)
我们接下来就分业务说一下。
二、油气产量和储量最小,收入比例也最低
在三桶油当中,中国石化的产量是最小的:
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油气当量产量分别是623.8百万桶、1685.4百万桶、488.99百万桶。
(中国石化油气当量产量情况)
储量也是最少的:
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储量分别为6238百万桶、12492百万桶、3430百万桶。
储量/产量比也是最低,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为10、7.4、7.0。
(2022年数据对比,市值时间为2023年6月27日)
中国石化也和中国石油一样,以国内产量为主,海外产量只有6.1%,海外储量只有9.3%。
(市值风云整理)
石油开采成本上,中国石化也是最高的: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桶油作业费分别为7.74美元/桶、12.42美元/桶、15.03美元/桶(773.1元/吨)。
(中国海油招股说明书)
反应在毛利率上则是,中国石化勘探及开采业务毛利率是最低的: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石油勘探及开采的毛利率分别是62.6%、36.2%、32.7%。
(三桶油勘探及开采业务财务数据对比)
从上面表格也得知(不考虑业务抵消),石油开采业务贡献的收入,中国海油的比例最高,而中国石化最低: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勘探及开采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3.6%、28.1%、9.6%。
随着油价上涨,石油勘探及开采均是三桶油(包括中国石化)毛利率最高的业务。
(中国石化分行业毛利率)
虽然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是三桶油中最多的(甚至A股第一),但由于石油开采收入比例最少,扣非净利润远远不及中国海油和中国石油。
(三桶油盈利能力对比)
从毛利率和净利率可以看出,中国海油的净利率水平是中国石化的10倍以上:
(1)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毛利率分别是53.05%、21.96%、15.03%;
(2)2022年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净利率分别是33.55%、5.06%、2.28%。
(三桶油盈利能力对比)
2022年中国海油和中国石油的毛利率都因为油气价格上涨而提高,但中国石化的毛利率却下降了:2021年为19.13%,2022年为15.03%,相比减少4%。
这是为何呢?
这正是中国石化的业务特征:业务以炼油和化工为主。
其实,2022年中国石化勘探及开采业务毛利率也是上升的,但炼油和化工业务的原材料是原油,毛利率方向和勘探及开采业务是相反的,高油价导致炼油和化工业务的毛利率下降,进而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
(2022年中国石化营业收入构成)
所以2022年石油价格上升也导致一个变化:2021年中国石化的盈利贡献大头是炼油和化工,而2022年则是勘探及开发。
(2022年中国石化经营收益构成)
三、炼油和化工,比中国石油强
无论是炼油还是化工,上游都是原油。
炼油方面,2022年中国石化加工原油2.42亿吨,同比减少5.1%。
(2022年中国石化炼油生产情况)
但2022年炼油收入15751亿,增长13.7%,说明是价格上涨的因素导致。
2022年中国石油加工原油1.64亿吨(1212.7百万桶),大概是中国石化的三分之二,所以中国石化自称炼油能力全世界第一。
(中国石化公告)
化工方面,中国石化的化工产品主要有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其中乙烯产销能力中国排第一。
(2022年中国石化化工生产情况)
不过2022年中国的化工需求是收缩的,2022年化工营业收入为5402亿,同比增长6.9%,主要也是因为价格的上涨。
(化工产品产销数据)
2022年中国石化炼油+化工的营业收入是21152亿,对比中国石油炼油+化工的营业收入为11645亿。
炼化实力还是公司强,但2022年由于高油价也导致炼油和化工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
(中国石化各个业务毛利率情况)
四、销售,弱于中国石油
2022年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2.07亿吨,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1.5亿吨。
(中国石化销售业务主要数据)
(中国石油销售业务主要数据)
但从销售业务的收入规模来说,2022年中国石化销售业务营业收入为17139亿,中国石油为27718亿,可能中国石油还有国际贸易收入:
(1)2022年中国石油海外收入占比为41.7%,而中国石化只有15%;
(2)2022年中国石油海外收入为13502亿,同比增长37%,而中国石化海外销售是缩减的。
(中国石油国内和国外的销售)
所以中国石油自称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
(中国石油公告)
但具体在销售终端的加油站上,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更多:中国石化加油站数量有3.08万座,而中国石油只有2.26万座。
加油站升级上,中国石化布局了氢能、光伏、充换电业务,建成了全国首座净零排放“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集加油、加气、加氢、换电、光伏发电、汽服、连锁便利、培训基地等多项功能服务于一体。
(首座净零排放“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
五、利率主打稳,分红就是壕
这几年油价波动大,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都随之波动,特别是扣非归母净利润。
2023年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13%,主要是由于炼化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要高于成本端。
整体上,中国石化由于炼油+化工业务对冲石油开采业务,毛利率和净利率都相对更稳定。
(三桶油盈利能力对比)
但同时也意味着,石油上涨的好处中国石化是受益最少的。
中国石化上市以来,只有一次股权融资——2001年IPO时融资118亿,即使算上三次可转债也就融资637亿,直接融资合计755亿。
上市22年以来,中国石化已经累计实现利润上万亿,分红5406亿,分红率高达51%。
2022年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还启动过回购,最终回购了41.79亿。
(2022年回购情况)
算上回购,2022年的分红率高达71%!
(2022年中国石化董事长致辞)
结语
中国海油偏海上石油,开采成本最低,收入80%以上都是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所以石油的上涨对中国海油来说受益最大,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所提高。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偏陆上石油,从资源禀赋上,中国石化远不如中国石油,油气资源无论是产量和储量都差了3倍以上。
所以中国石油自称是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而中国石化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
中国石油的强项在于油气资源和销售,而中国石化则在炼油化工和销售,不过中国石化销售略弱于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这种一体化的业务,炼油化工有助于对冲石油价格的波动,所以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其他两家更稳定,但假如石油涨价受益也最小。
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国石化累计利润上万亿,分红5406亿,只募资了755亿,2022年分红率71%,妥妥现金牛!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