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专题:国六b将于7月执行,超龄车去库存乃情理之中
报告出品/作者:
中信证券
尹欣驰、李景涛、李子俊、武平乐、简志鑫、董军韬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今年 7 月 1 日,国六 b 切换在即
排放标准趋严,2023 年 7 月 1 日国六 b 切换在即
我国排放标准历史上一直对标欧盟标准,并在近二十年不断加严。早在 1983 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份《机动车控制排放标准》文件,对汽油车和摩托车的 CO、HC 排放量做出了限制。2000 年 7 月,我国正式对标欧一标准,推行国一标准,只有满足标准的汽车才能出厂销售。从「国一」到「国六」,我国的排放标准在近二十年不断加严。
国六标准于 2016 年正式发布,是近年来技术进步含量最高的一次升级。2016 年,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发布,国家分别制定了“国六 a”阶段和“国六 b”阶段两个水平的要求,“国六 a”相当于“国五”与“国六”的过渡阶段。国六阶段已看齐欧六标准,是近年来技术进步含量最高的一次升级。以轻型汽车为例,国六排放标准除了加严了 CO(一氧化碳)、NOx(氮氧化物)、PM(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NMHC(Non-methane Hydro Carbon,非甲烷烃)和 THC(Total Hydrocarbon,总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限值外,还新增了对 N2O(一氧化二氮)和 PN(Particle Numbers)排放的要求,指标的广度和严格度双双提升。
国六标准分两个阶段执行,且对于不同车型具体实施时间有所不同:
针对轻型车,自 2019 年 7 月 1 日(首批 15 个省份直辖市)和 2020 年 7 月 1日(其余省份)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标准 6a 限制要求。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所有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标准 6b 限值要求。
针对重型车,国六 a 将于 2019 年 7 月 1 日对燃气车辆实施,2020 年 7 月 1 日对城市车辆(城市公交车、环卫车、邮政车等)实施,2021 年 7 月 1 日对所有车辆实施(主要为重型柴油车);国六 b 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对燃气车辆实施,2023 年 7 月 1 日对所有车辆全面实施。
历史复盘:国内国六切换、欧盟 WLTP 切换均对行业产生明显冲击
汽油车国五切换国六:2019 年 7 月前后批发和零售销量受到明显影响
2019 年 7 月国五切换到国六,批发和零售销量受到明显影响。2018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2019 年 7 月 1 日起,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相比国五,国六标准更为严苛:(1)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幅加严:要求于汽油车 CO 排放量下降 30%,且新增了PN(碳颗粒数量)和 N2O(一氧化二氮)两大排放量限值要求。(2)排放测试程序更加严厉:国六排放测试程序变加严格并新增了部分测试循环的要求、引入了 WLTP(或 WLTC,全球轻型汽车统一测试程序)测试方法。2019 年 6 月,国五切换国六前夕,国五车型降价促销,乘用车零售销量为 209 万台,同比增长 40%,而 7 月、8 月零售销量同比-17%、-18%,受国标切换影响明显。2019 年 7 月之前行业处于清库存阶段,批发销量在 2019年 3-6 月同比分别为-7%、-18%、-17%、-8%,下滑明显。
柴油车国五切换国六:2021 年 7 月前堆积国五库存,对后续需求形成透支
2021 年 7 月 1 日,针对重型柴油车的国六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导致上半年堆积国五库存、对后续需求形成透支。相比国五标准,国六标准在多个指标上大幅度提高标准限值。
国六 a 阶段,对氮氧化物 NOx 和 PM 颗粒的排放限值分别由国五阶段的2000mg/kWh 和20mg//kWh 下调至 400mg/kWh 和 10mg//kWh,并且新增了对 NH3 和固体悬浮微粒 PN的排放限值;国六 b 阶段新增对 PN 排放的 PEMS 方法测试要求,并增加高海拔、PEMS测试载荷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因国六标准对于排放要求更高、尾气处理等增加多种部件、成本提升,所以整个重卡行业在 2021 年上半年集中抢装国五,并积累了大量的渠道库存。
而这种抢装对于后续的需求形成了透支,严重影响了 2021H2 的销量,其中 2021 年上半年月均销量 17.4 万辆(同比+28%),下半年月均销量 5.8 万辆(同比-57%)。
欧洲 NEDC 切换到 WLTP:2019 年欧盟车市 9 月同比大幅下滑欧盟 WLTP 排放测试法规 2018 年 9 月实施,德法意美 9 月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
2018 年 9 月 1 日,欧盟开始对所有新销售汽车执行 WLTP 排放测试法规,替代了原有的NEDC 测试法规。WLTP 和 NEDC 对于排放限值的要求并没有差别,主要区别在于 WLTP的循环更为复杂,更接近汽车的真实驾驶工况,测试更为严格。首先,NEDC 的测试循环相对单一,包含 4 段同样的城市路况循环和 1 段非城市路况循环;WLTP 工况则分为 5 个完全不相同的阶段,模拟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山路等路况条件。其次,相比 NEDC 的测试循环,WLTP 循环的测试时间更长、行程更长、平均车速和最高车速更高,匀速或均加速的情况大大减少。
最为重要的是,WLTP 加入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为了全面规避台架测试的缺点,WLTP 测试方法结合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Real Driving Emissions),即汽车将会被开到实际道路进行测试。测试道路包含约 1/3 的城市道路、1/3 的乡村道路和 1/3 的高速公路驾驶循环,且三种循环之间必须保持连续性。这一政策转换引发了欧洲汽车市场和欧洲汽车品牌在全球多国家和地区 9 月份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 2018 年 9 月销量同比分别-28%、-19%、-25%、-10%。
国六 b 相较于国六 a 区别:排放要求和测试标准更加严格,RDE 为最大变化
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幅加严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 CO、THC(碳氢化合物)、NMHC(非甲烷总烃)、NOx(氮氧化合物)、N2O(氧化亚氮)、PM(悬浮颗粒物)和 PN(碳颗粒数量)。其中,CO、THC、NMHC、PM 和 PN 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NOx和 N2O 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富氧环境下氮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国六 b 和国六 a 相比,对 CO、NOx、PM 等多种污染物排放要求限制更为严格。相比国六 a,国六 b 要求汽油车 CO 下降 29%,THC(碳氢化合物)下降 50%,NMHC(非甲烷总烃)下降 49%,NOx(氮氧化合物)降 42%,PM(悬浮颗粒物)下降 33%,PN和 N2O 不变。国六 b 和国六 a 的执行相隔只有 3 年,但排放限值要求全面看齐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测试标准:国六新增 RDE 测试,国六 b 正式开始实施
国六标准新增 RDE测试:国六 a中 RDE仅监测并报告结果,国六b为正式实施RDE。RDE(Real Driving Emission),即实际行驶排放测试,指的是测试车辆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排放情况。在此前的排放标准中所使用的测试为“I 型排放试验”,往往在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室环境恒温恒湿、转毂阻力和坡度恒定,实验测试的是车辆在这样特定的环境条件、固定驾驶曲线下的排放情况。而国六排放标准中新增了“Ⅱ型排放试验”,即 RDE——考察的是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排放情况,要求包括市区、市郊、高速 3 种工况。国六 a 阶段中 RDE 仅监测并报告结果,国六 b(即 2023 年 7 月 1 日开始)为正式实施 RDE测试。
RDE 重点监测氮氧化物 NOx 和颗粒污染物 PN。RDE 具体的试验方法是:根据详细的道路试验规范,在实际路面驾驶过程中,通过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排放测试,重点监测氮氧化物 NOx 和颗粒污染物 PN,试验流程大致包括:设备安装、预热、泄露检测、试验前校准、试验行驶及试验后校验等,在市区、市郊、高速工况中均进行试验。测试设备附带数据评估系统,根据法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排放分析,生成最终的排放报告,最终判断车辆是否符合标准。
RDE 测试要求在实际道路上多种路段行驶。RDE 测试具体要求包括:(1)应代表车辆使用者按正常的载荷在实际道路上正常行驶过程中的排放;(2)按市区—市郊—高速路段的顺序连续进行;(3)行驶路线应包括 34%的市区路段、33%的市郊路段和 33%的高速路段,其中,市区行驶车速在 60km/h 以下,市郊行驶车速在 60km/h 和 90km/h 之间,高速路段行驶车速大于 90km/h;整个 RDE 试验持续时间应在 90~120min 之间。
RDE 测试对零部件厂商和主机厂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 RDE 测试影响因素覆盖驾驶路线、路况、负载、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实际测试时,复现多次循环测试结果的可能性极低,因此为了保证能够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整车厂,都需要在测试之前尽可能优化排放相关的零部件设置和参数的匹配,尽可能做到最优,避免在 RDE 试验中由于诸多因素所导致测试无法通过。
从目前的道路测试数据来看,RDE 测试下的排放结果和此前国六 a 阶段的偏差因素包括:交通状况、驾驶风格和驾驶路线,甚至数据处理方法也会影响最终的排放结果。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