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人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雷军的造车征程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
近日,有媒体爆料,国家发改委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这标志着小米汽车向2024年年初量产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针对爆料内容,风口财经记者分别以电话和邮件形式向小米问询,截至发稿,均未获得回应。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批准造车的企业,接下来,只要再获得工信部的批准(主要负责评估新汽车制造商、车型技术以及安全要求),就能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双资质”,(即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同时还满足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正式拿到新造车的“入场券”。
事实上,跨界造车并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前有做网站的李斌创办蔚来汽车、做浏览器的小鹏创办小鹏汽车、做产品经理的李想创办理想汽车,后有百度、格力、恒大、五粮液等各界头部公司的强势入局,一个由业余人士撑起的新造车江湖正蔚然成长。
而在这其中,凭借手机制造与汽车制造更高的兼容性,小米跨界造车的距离总是看起来更近一些。“手机制造和整车制造本身就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再加上小米近几年一直围绕着汽车产业链布局,虽然入场时间晚了一点点,但仍然优势突出。”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表示。
“上半场”差距,供应链追平
小米宣布造车,行业内外对其总有一种评判——迟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声音,是因为小米入局的时间已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7年之后,整个赛道已不再是一片蓝海,而是聚集了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一众强势玩家。
事实上,雷军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作为实打实的造车“门外汉”,小米汽车从一开始便是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行,没有技术,就花钱买来,没有人才,就重金挖来。
雷军2023年度演讲现场
“买买买”的模式开启之后,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链,已对打造智能汽车核心芯片黑芝麻智能进行了投资;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先后对卫蓝新能源、珠海冠宇、中创新航、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多家电池厂商进行了投资;在智能驾驶和算法环节,也已与深动科技、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为爱泊车等多方企业进行了交涉……
而在人才方面,小米汽车更是广挖天下“墙角”,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加入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原宝马i/M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负责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原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
“小米造车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做足了准备,全盘布局、步步为营。”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坦言,整车制造同手机制造相似,是个系统集成性的工程,并不是由哪一方力量来单独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只要具备较强的友商资源,靠“抄作业”的方式便可以实现新能源造车的从0到1。
众所周知,雷军自创业之初,就专注于建立和维护高质量的供应链。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2011年日本核辐射危机,雷军、林斌和刘德三人顶着核辐射的恐慌前往日本拜访夏普总部,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夏普老总。这些年,靠手机业务维系起的强大供应链,为雷军打造小米帝国提供了基石,也为雷老板的二次创业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
比蔚小理更早的生态布局
如果说小米汽车靠供应链追平了新能源车的“上半场”,那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下半场”,小米汽车也早已有所布局。
“我们通过一些过往的案例不难发现,小米近几年的投资方向大多围绕着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未来领域,或多或少都会跟新造车有些关联。”段志强向记者透露,就在几天前,雷军又出手拿下了某个车载智能视觉项目。
虽然新造车入局晚,但小米在智能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一点都不比蔚小理晚。
早在六年前李斌、小鹏、李想忙着转型之际,雷军便下定决心着眼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连续多年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财报显示,过去6年(2017-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预计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未来5年(2022-2026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小米的技术研发布局已进入12个技术领域,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北京经开区(亦庄),小米汽车落户地与工商注册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小米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L2+级别,且在大模型、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已经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小米已经搭建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互联网电视等多个领域。”段志强表示,“把手机的品牌经营理念植入进这个生态链,将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进行结合,多场景交叉营销,从而渗透进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不仅是小米汽车,也是新能源车‘下半场’理想的发展方向。”
去年开始转身造手机的李斌就曾表示,蔚来造手机是为了打造自有生态,如果自己不生产手机,就有一种车钥匙握在别人手中的危机感。几乎同一时间,小鹏也宣布专注于研发仿生机器人,理想则是立志到2023年底建成300座超级充电站。只不过与雷军的布局相比,明显晚了一点。
接棒手机进军高端市场,胜算几何?
在关于小米汽车的众多猜想中,外界最为关心的还是售价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产品性能和各种参数的比拼,消费者讲求一个性价比,但对于企业而言,更大的盈利空间在于聚焦高端智能的‘下半场’。”段志强表示,小米汽车此时入场,顺势而为会布局高端化之路。
今年1月初,有媒体爆料称,小米的首款新车将分为两个版本。其中,低配版售价在26万-30万元之间,高配版售价超过35万元。在此前的一次直播中,雷军曾透露首款车型会定位中高端,并且会用上交付之时的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价格很有可能在10万元-30万元之间。
“按照此前网上曝光的信息,小米汽车很有可能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800V平台、无线充电、激光雷达等产品技术,若消息属实,这将会是一套偏高端的配置,定价应该不会低。”段志强进一步解释道。
2023年4月19日,雷军现身2023上海车展观看各大车商展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前,雷军曾发起过一次关于小米汽车定价的投票,结果显示,在1.7万人参与的投票中,选择10万以内的投票最多,其次是10万-15万,选择30万以上的人最少。
可见,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小米的产品定价还是偏低。“很多人对小米的固有印象还是高性价比,虽然小米已经在手机领域努力甩掉这个标签,但在造车领域,短时间内还得靠高性价比吸引用户。”段志强坦言。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小米汽车要重蹈小米手机的覆辙?
雷军曾表示,高端化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不能有任何动摇,必须死磕到底。
但手机板块的高端化转型却接连受挫,一度让公司陷入亏损。小米11、小米12发布之后,来自用户的疯狂吐槽,让雷军意识到高端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于是小米手机开始由参数领先向体验优先转型,高端化之路才渐渐取得成效。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大陆智能手机销量4000~5000元价位段安卓厂商中小米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至24.1%。定价3000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占比同比增长4%,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单价)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超18%。
可以说,如果高端化是小米全品类未来的必由之路,手机已经蹚出了经验,也许短时间内还不能为小米汽车提供一条高端化的康庄大道,但也能令其少走许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