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表示,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新形势下,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
机构权益投资潜力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平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伴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和理财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规模合计已超过60万亿元,即使其20%进入A股,A股市值将增长14%。充分引导并利用好这部分规模巨大的中长期资金,发挥其在投资中以价值为导向的特点,将对活跃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A股持续引入中长期资金,机构的占比不断提高,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监管层近年来放宽了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股票投资比例限制,但实际入市的投资比例仍偏低。”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机构加大权益投资的潜力大,一方面,A股持续低迷,处于存量资金博弈格局,需要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来改善投资端;另一方面,随着长期利率中枢下移,无风险收益率下滑,投资低估值的A股对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王尧基认为,当前A股整体估值不高,价值投资类股票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不少绩优股的股息率较高。从中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机构投资低估值且业绩确定性强的绩优股,大概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证监会提出“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引导机构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这意味着A股加大引入“源头活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促进资本市场和中长期资金的良性互动,有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是资本市场能够给中长期资金提供稳定的回报,从而有助于资金进入并长时间留在资本市场。这要求资本市场制度更加完善,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据了解,参会机构一致表示,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正确看待市场短期波动,把握长期向好的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用实际行动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平婧分析认为,截至2022年,我国公募基金中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仍低于50%,而这一比例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达到70%以上。机构投资者具有资源配置效率高、价格发现能力强、稳定性高等特点,对于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机构更应增强自身在面对市场短期波动时的定力,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从而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王尧基表示,我国公募基金换手率明显高于美国股票基金,投资风格容易呈现散户化的特点,加剧了市场波动。要促使机构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其一,畅通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优化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要求,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完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其二,引导各类机构实施长周期考核,强化投资稳定性;其三,加强基金公司内部监控,限制“风格漂移”及高换手率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