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是目前国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新华社发
8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配额缺口大的企业可预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额用于当前的清缴,但此政策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实施。
力争年内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做好企业纾困工作,生态环境部特别研究制定了柔性履约政策,配额缺口大的企业可预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额用于当前的清缴,但此政策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额发放,清缴履约工作已全面展开。”刘友宾说。
刘友宾表示,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市场功能,在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组织编制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研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路线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指导沿海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海水养殖排放标准
发布会上,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表示,将指导沿海地方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导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水养殖地方排放标准,目前江苏、海南的标准已经出台,其他省份的标准预计年内也可出台。
胡松琴表示,海水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支柱性产业之一,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产品保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地区养殖不规范的发展给局部海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去年,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按照分区分类,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监管思路,系统部署了严格环评管理和布局优化,实施养殖排污口分类整治,强化监测监管和执法检查,加强政策支持与组织实施等4方面10项举措。意见印发以来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成立了帮扶技术专家组,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加强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监管。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指导沿海地方按照应查尽查的原则,开展海水养殖排污口排查,按照应备尽备的原则,将排查出的排污口纳入入海排污口的监管台账,逐步明确责任主体、排放方式、时间去向等关键信息。
此外,生态环境部将指导沿海地方统筹考虑区域养殖特点、水质改善要求和经济技术的可达性,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导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水养殖地方排放标准,目前江苏、海南的标准已经出台,其他省份的标准预计年内也可出台。
督促沿海地方加快出台实施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针对尾水治理问题,胡松琴透露,我们指导地方结合本地区养殖特点、经济基础、整体规划等,探索不同的尾水治理模式。“我以医院对人体健康检查和治疗做一个比喻,开放式手术是统筹规划建设海水养殖园区,统一建设生产设施和处理设施,统一取水,统一处理,集中排放。”
“还有进行微创治疗的,微创治疗是通过养殖合作社的模式,对排污口进行清理合并,通过三池两坝的处理技术,进行尾水的集中处理排放。有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比如说针对工厂化的养殖利用循环水处理模式,还有采用养生调理的,比如说生态混养,利用养殖环境内部生物间的代谢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胡松琴称。
据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环评管理和排查整治,依法加强海水养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管理,持续稳步地推进海水养殖排污口排查和分类整治。
此外,强化监测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指导沿海地方加快出台实施养殖尾水排放的地方标准,逐步健全海水养殖的尾水监测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检查。
同时,加强政策支持与技术示范。加大对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应用,推动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聚焦
近岸海域污染仍存在 氮磷污染物如何治理?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回答南都记者问时表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海北部、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类水质分布,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工程、加强沿海城市固定污染源总氮排放控制和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等措施。
据悉,氮、磷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盐排入海洋环境,就会导致海水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王菊英表示,多年来我们的监测结果显示,我们国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重度富营养化海域,主要是集中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海水中氮磷主要是来自河流的输入、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养殖活动和海洋大气沉降等。不同来源贡献率在不同区域、海域差异较大。总的来看海洋环境当中氮磷污染来源是比较广泛和复杂的,陆海压力叠加,陆海统筹、区域协同治理的要求高,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王菊英介绍,随着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和入海河流总氮管控措施逐步推开,海水养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和监管不断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陆源和海上氮磷污染的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我国管辖海域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同比基本持平;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9%,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数字
上半年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环境违法案近600起
刘友宾透露,2023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案件1622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96起。其中,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11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件进行挂牌督办。这11起案件均为生态环境部门主动移送公安机关联合查办,涉及9个省份的几十家企业,既有排污单位,也有第三方运维单位。其中3起涉气案件,8起涉水案件。3起涉气案件均为数据分析环节造假,其中1起案件为修改仪器参数造假,另2起案件为通过物理手段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转;8起涉水案件均为采样环节造假,违法手段主要为替换或稀释监测水样、绕过自动监控设施通过暗管违规排放等。
刘友宾介绍,截至目前,2起案件已进行至检察院公诉阶段,3起案件已结束公安侦查正提请检察院审查起诉,另外6起案件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