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的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少数拿地企业不能发挥土地效益,或因自身发展原因而造成的土地长期“沉睡”……
如何打破发展“枷锁”,让“寸土生寸金”,穗梅对口帮扶主阵地梅州高新区响应广东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凝聚穗梅对口帮扶力量,推动穗梅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梅州高新区升级、坚持制造业当家、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之一。
2021年梅州高新区亩均产值99.4万元,亩均税收2.79万元;2022年梅州高新区亩均产值118.55万元,同比增长19.26%,亩均税收3.35万元,同比增长20.07%。
在园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亩均论英雄”改革带来的成效,正逐步显现。
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25.8%;规上工业增加值14.1亿元,比增17.5%;全口径税收约2.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同比增长2%。
今年1—7月,梅州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89.6%;工业总产值40.9亿元,同比增长10.9%。
以更大力度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梅州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变“投入思维”为“产出思维”,变“以入论出”为“以出论入”,制定实施《新入园项目税收考核方案》,列为今后每个引进项目的准入要件,凡新入园企业都要做出承诺并接受考核,不断完善确保项目能够真正落地见效的保障约束机制。
“每一个项目签订的入园协议,我们都要求附加一条《税收考核刚性条款》(以下简称《条款》)。”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汉基将《条款》比喻成项目“试金石”。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梅州高新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
“新购地企业,企业应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日起四年届满后,第五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纳税强度达到15万元/亩。”李汉基说,该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多次论证。
按照规定,新购地企业从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日起四年届满后,第五年开始连续五年如项目未达本协议约定纳税强度的,企业须就税收差额部分向园区管委会支付该年度的差额补偿金,企业应在该年度满第一个月内向园区管委会支付该款项。
而对于新租赁政府厂房企业,《条款》同样明确企业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两年届满后,从第三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纳税强度达到250元/平方米(纳税强度面积按租赁合同约定的计算)。
“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两年届满后,从第三年开始连续五年如项目未达本协议约定纳税强度的,企业须就税收差额部分向园区管委会支付该年度的差额补偿金,企业应在该年度满第一个月内向园区管委会支付该款项。”李汉基介绍说。
“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梅州高新区在新一轮招商争夺中抢占先机。
1—8月,园区新引进宝轮科技、鸿翔半导体、吉芯半导体等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1.8亿元。
与此同时,梅州高新区制定《“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对入园工业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开展结果应用,在企业间营造同台竞技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树立和强化亩均效益意识。
依照《“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办法》,梅州高新区对园区工业企业2022年效益情况开展“体能测试”,依据企业评价结果进行排序,得分多者获得更好名次,并按照排名分为A、B、C三个类别。出让土地不满四年、租赁厂房不满两年或“小升规”不满一年的企业可不开展评价分类。
具体来看,梅州高新区对园区工业企业的评价并非一刀切。
一方面,对规上工业企业采用“4+X”评价指标,“4”即设置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单位能耗产值等四项基础指标。
一方面,对规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采用“1+X”评价指标,“1”即只评价亩均税收一个基础指标;“X”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信访维权、信用记录、平台建设、上市情况等特色指标及加分项,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且易操作的评分标准。
2022年,全园区符合参评条件的企业共100家,共评出A类企业30家,B类企业40家,C类企业30家。
“落实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政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正向激励引导,落实反向倒逼机制,与低效用地盘活工作有机结合。”梅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C类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推进低效用地盘活。
当前,梅州高新区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发律师函、启动闲置用地调查、开展二次招商等方式推动12家低效用地企业整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5家企业已完成整改并销号,7家企业已向市里提交验收材料等待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实反向倒逼机制工作中,梅州高新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不同“病因”给企业分类帮扶,持续深化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高效解决企业用工等诉求,狠抓作风建设,实行重点工作亮诺践诺、挂图作战,全面推行“双百”和“极简办”,推进“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杨伟南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