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时隔近50天再迎新股 CD47“种子选手”宜明昂科上市
本报记者 孙文青
9月5日,创新药企宜明昂科正式登陆港交所。这家成立于2015年,尚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肿瘤免疫疗法,核心管线包括以基于先天免疫为特色及靶向CD47及其他新型免疫检查点的14款候选药物。
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的热门靶点之一,CD47抗体一度被行业形容为PD-1/PD-L1抗体之后,肿瘤免疫领域下一个“明星”,海外与之相关的交易动辄数十亿美元,而至今全球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但近期,海外大型药企吉利德、ALXOncology先后因疗效不足,终止了其部分CD47研发,为其市场前景添加了一些变数,一位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机构合伙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对于国内CD47在研企业有一定影响。”
从宜明昂科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开盘后,公司股价涨超12%,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报收19.52港元/股,仍涨近5%。
宜明昂科的上市也打破了港交所新股市场沉寂。距离上只新股发行近50天后,港交所终于迎来了又一只新股。
IPO前融资六轮 尚无可商业化产品
招股书显示,宜明昂科已开发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CD47靶向分子IMM01,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在2024年随着首个该类药物的上市,CD47/SIRPα靶向治疗的全球市场有望迅速扩大,将从2024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26亿美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进一步称,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CD47/SIRPα靶向治疗市场预计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市场上,CD47也逐渐面临着与PD-1/PD-L1类似的研发局面。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国内靶向CD47/SIRPα通路的抗体药约有27款,天境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再鼎医药等公司均布局了CD47/SIRPα通路。在一众布局企业中,成立时间较短的宜明昂科因其突出的临床试验表现,被视为国内CD47靶向治疗的“种子选手”。
除CD47外,宜明昂科的产品管线亦包括其他十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可靶向关键先天及适应性免疫靶点的候选药物,如CD24抗体、CD24靶向双特异性分子及三款处于临床及IND阶段的适应性免疫药物。
由于尚无可商业化药物产品,宜明昂科仍处于亏损阶段。招股书显示,宜明昂科2021年、2022年内亏损分别为7.33亿元及4.03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83亿元及2.26亿元,亏损进一步加大。如多数创新药企费用构成,2021年、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达1.76亿元、2.78亿元。
截至2023年4月30日,宜明昂科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6亿元。若以每年亏损4.03亿元的速度来看,公司账上资金难以支撑公司长远发展。
为支撑后续研发,在IPO前,宜明昂科先后进行了六轮融资,吸引了张科领弋、阳光人寿以及礼来亚洲基金等知名机构投资。随后,宜明昂科相继在2022年6月份首次递交招股书,以及今年3月份再次递交,到最终上市,足足等待了一年多时间。
核心瞄准商业化 基石投资者瞩目
在此次IPO中,宜明昂科总计发行1714.72万股股份,发售价为每股18.6港元,募资净额约2.25亿港元。
其中,根据宜明昂科发行阶段订立的基石投资协议,由药明生物全资拥有及最终控制的WuXiBiologicsHealthcareVenture、嘉实基金、荣昌生物、昆翎医药四名基石投资者已同意按发售价认购以总金额2970万美元(约2.32亿港元)可购买的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35%。
在港股生物医药整体表现低迷的情况下,能够吸引到该基石投资阵容,在同行近期IPO中颇为少见。
位于广东的一家投融资机构董事总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有硬实力且核心管理层对研发很执着的企业发展节奏并没有受到太多外在资本市场环境影响。真正有技术的企业还是会很有价值,与外界的一些认知相反,恰恰这是他们的机会。”
按照宜明昂科规划,其拟将全球发售约68%款项用于核心产品CD47及相关产品的临床试验、筹备注册申请以及计划的商业化上市;约10%用于CD24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约7.0%将用于建设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新生产设施等。
宜明昂科的上市也填补了港交所新股市场过去数十天的空白。在宜明昂科上市后,有中介机构人士分析称,在A股IPO节奏放缓的情况下,一些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也在考虑改道港股上市,比如CXO企业以及未盈利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宜明昂科上市首日同时,港交所召开生物科技峰会,该会议核心议题包括构建更强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生物科技产业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医疗健康行业的多样性、研发提速与创新方向和资本市场在重塑生物科技行业中的角色。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