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中国证券报》6日刊发文章《提振制造业投资 结构性工具有看点》。文章称,一段时间以来,制造业投资较快恢复,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专家表示,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快速发展阶段,新技术广泛渗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发挥好制造业投资拉动投资增长、扩大国内需求的作用,相关部门将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结构性政策工具存在创新空间。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小标题)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
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近年来金融业逐步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有效地支持了制造业复苏和产业链稳定。
从银行业来看,制造业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表示,今年上半年按照“扩总量、提占比、稳质量”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强对制造强国战略的金融服务取得良好成效。“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6万亿元,稳居同业首位,净增超过6000亿元,增幅达到20%,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他说。
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介绍,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4483亿元,较年初增长13.9%,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9.8%。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7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75.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9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丰富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着眼于民营企业有效融资需求,持续优化创新各种各样的产品;要把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民营企业。
(小标题)结构性工具存发力空间
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专家表示,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结构性工具有进一步发力空间,未来金融管理部门或适时推出支持制造业投资等领域的定向政策工具。
“在今年与制造业相关的两项结构性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科技创新再贷款陆续到期后,接下来为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及相关投资,可能采取两类措施:一是存量资金展期使用,最大限度‘缓退坡’,二是可能设立新的定向支持工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有多种好处。如,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愿贷”“敢贷”,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需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绿色、普惠、科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小标题)多措并举汇聚合力
支持制造业投资需多措并举,汇聚更大政策合力。
在梁斯看来,未来可视经济恢复情况,综合运用好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稳投资政策工具,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为相应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扩大制造业投资、促进经济稳步向好。
支持制造业投资还可在相关税费减免、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发力。王青表示,应有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着力改善制造业投资环境,进而最大限度对冲外需放缓、国内工业品价格下跌带来的阶段性影响,稳定制造业投资增速。”王青说。
从支持领域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建议,可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产业链与制造业核心技术、元器件、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