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

卢锋、李昕、潘松李江:贸易失衡是否会重回国际对话热点?——近年我国贸易顺差回升现象解读

北京 欧盟 贸易

卢锋李昕潘松李江:贸易失衡是否会重回国际对话热点——近年我国贸易顺差回升现象解读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与欧盟积极磋商筹备计划于9月举办的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背景下,8月上旬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提及中欧贸易不平衡议题,质疑中国市场开放度不足与中方巨额贸易顺有关,还表示双方如不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欧盟可能会采用近年被创设的贸易政策工具加以应对。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欧双边顺差不是我国政策目标,而是双方产业结构等客观环境变量作用结果,并督促欧方放松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减少贸易不平衡。回顾前些年围绕我国贸易顺差发生的争端摩擦,最近就欧盟高官言论引发的隔空对话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并派生一个问题:贸易失衡是否会重回国际对话热点?

近年我国贸易顺差确实有较大程度回升:如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比2019年翻倍至接近9000亿美元,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从2019年0.7%低位回升到2.3%。然而这是在疫情期全球贸易不平衡整体反弹背景下发生的,原因在于欧美等经济体危机期间面临供求失衡和通货膨胀,客观需要扩大进口填补供不应求缺口;我国特色抗疫和经济政策环境下供给受冲击较小而内需偏弱,顺势提供外部供给并推高顺差。前瞻下一步全球经贸形势,随后疫情时期经济常态化与通胀压力趋缓,主要经济体逆差有望收窄,进口走低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顺差趋于收敛,对中外贸易失衡争议升级构成制约。不过我国亟需综合施策更有效地提振国内需求,避免顺差因内需不足被动增长,通过宏观经济再平衡消弭贸易失衡争端风险。

01

近年我国顺差回升及结构特点

疫情期我国经济增长特点之一,是出口高速增长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进口增幅显著低于出口,伴随贸易顺差大幅飙升。下图数据显示,我国货物出口2019年约2.48万亿美元,2022年跃升到3.55万亿美元,增幅达43.1%;据前7个月数据外推,估计今年出口会小幅回落到略低于3.5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从2019年近4070亿美元,飙升到2022年8430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倍,据前7个月数据外推今年或超9000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占GDP比例,从2019年2.9%上升到2022年4.8%。

卢锋李昕潘松李江:贸易失衡是否会重回国际对话热点——近年我国贸易顺差回升现象解读

卢锋李昕潘松李江:贸易失衡是否会重回国际对话热点——近年我国贸易顺差回升现象解读

近年货物顺差部门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显示我国可贸易部门产业和技术结构演进动态。下表报告按SITC十大类商品进出口平衡对顺差的量化贡献:某类部门正数数值表示其提供顺差占顺差总额比例,反之负值则表示逆差对顺差影响。从中可见几点。一是第1到第4类动植物和矿物燃料资源性物品持续逆差变动较小。二是“0类食品及活动物”从疫情前五年小幅顺差贡献,转变到疫情三年平均近7%逆差负贡献,今年上半年负贡献进一步上升到近7.5%。三是“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对顺差贡献相对重要性显著回落:从疫情前五年近53%下降到47.3%回落5个百分点,显示原料加工部门出口比较优势稳中有降。四是两个部门出口比较优势提升:“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疫情前五年小幅顺差贡献占比77.25%,疫情三年平均85.61%,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97.98%,成为顺差创造最重要部门。另外“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顺差贡献率由负转正,显示该部门从早先缺乏竞争优势初步转向具有外部竞争优势。▼我国贸易顺差SITC分类占比(2015到2023上半年,%)

下图提供的2022年我国对部分国家顺差数据显示顺差来源国构成。美国4000多亿美元顺差占当年8890亿美元总额45%以上,其次印度(主要是由于其巨大人口规模支持的国内市场需求)和荷兰(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鹿特丹港支持的转口贸易)是两个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国家。此外顺差几百亿美元国家包括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大国,也有越南、新加坡这类与我国存在较为密切供应链联系的周边国家。另外2022年我国对法国顺差达到百亿美元。

货物贸易只是经常项一个部分。左下图显示我国服务贸易新世纪初年大体平衡,2010年前后逆差快速扩大,2015年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2183亿美元,2018年飙升到2922亿美元,疫情三年显著回落到年均约1200亿美元,成为平衡贸易顺差的重要子项目。右下图显示我国经常项目整体平衡情况:2008年顺差峰值4206亿美元,占当年GDP比重9.2%;金融危机后在波动中趋势回落,2018年收缩到241亿美元和GDP占比0.2%。近年阶段性回升,2022年顺差总额达4176亿美元,GDP占比回升到2.3%。

上述观察显示,近年我国对外顺差确实出现较大幅度回升,然而经常项目顺差相对经济总量水平并不过高,外部经贸总量关系仍处于大体平衡水平。实际上,今年7月IMF发布最新版《对外部门报告(2023)》(ESR-2023),其国别评估部分对我国2022年外部平衡状态总体评价是“与中期基本面和合意政策大体一致”,这是一个客观合理的比较积极判断[1]

02

近年外部不平衡上升是全球性现象

分析我国近年顺差形势,首先要看到近年外部不平衡上升是全球性现象,我国顺差回升是全球阶段性对外平衡态势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期间全球经贸形势发生的总体重要变化之一,是全球外部不平衡水平改变金融危机以后趋势性回落走势转而出现显著反弹。下图依据IMF“对外部门报告(ESR)2023”数据,报告全球不平衡即各国顺差和逆差绝对值加总占世界GDP比例,2006-2008年达到5%以上峰值,在金融危机后持续趋势性回落,到2019年最低时下探2.9%低位,调减幅度在40%以上。过去三年疫情期该指标连续回升,到2022年达到约4%,比三年前回升三分之一左右。

▲数据来源:IMF-ESR(2023),p.2,Fig. 1-1。促成近年转变的诸多因素中两方面变量较为重要。首先是新冠疫情大流行作为百年未见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同时对各国供给和需求造成冲击,然而由于各国经济韧性及防控策略选择不同,特别是救助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导致不同国家供求两方面所受冲击相对强度出现显著差异。在多数国家,供给条件相对需求所受实际冲击影响较大出现衰退式供不应求,也有国家供给能力相对需求受到较好维护面临衰退式供大于求,两类国家贸易在疫情期逆势增长,伴随顺差和逆差规模同时扩大。这一点在我国与美欧比较中表现得尤其突出。2020年初我国举国动员强势遏制策略较快控制住疫情传播,后来对疫情局部反弹实施动态清零政策;反危机经济政策资源较多用于扶持企业维持经营,对家庭直接补贴救助力度较小。我国政策组合比较有利于供给端企业正常运营,对消费需求复苏支持力度较小,宏观经济呈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态势。美西方国家疫情防控较早从遏制策略(containment strategy)转向与病毒共存的减缓策略(mitigation strategy),经济刺激措施规模空前并在向家庭个人直接发放救助金上力度较大,消费复苏显著超过供给能力派生总量供不应求态势。2022年初本文第一作者在题为“疫情期中美经济的镜像关系(财新网,2022年03月24日)”的演讲中讨论了两国经济走势五点反差,有一点是两国经济供求两端复苏程度呈明显反差。以工业生产作为供给端代表,中国经济复苏很快而美国明显滞后:左下图显示以2019年初为基期100,到2021年底我国工业生产指数上升到118.8。美国该指数到2021年底仅为98.8。然而以商品零售代表的需求侧复苏则是美国快而中国缓:下右图显示美国商品零售指数2021年底已增长到125.6,同期中国商品零售指数增长到114.3,显著慢于美国。

由此决定“中国贸易顺差增长与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外需变动反差”。美国贸易逆差扩大通过进口供给弥补国内供不应求缺口,如下左图显示美国2019年贸易逆差为5963亿美元,2021年上升到9159亿美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显著增加,弥补了美国危机阶段国内供不应求巨大缺口,同时缓解了我国国内的需求不足矛盾,客观上产生了互利影响。

促成近年全球范围外部失衡上升的第二组变量,是受到疫情冲击并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形势特别是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市场上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近年不同程度大幅飙升,导致需要很多依赖进口这类需求弹性较小生活必需品国际贸易逆差不同程度上升,加剧了全球对外不平衡程度。从IMF今年ESR报告提供下图数据看,虽然价格存在波动,玉米、小麦等粮食品种价格上升六成到一倍之间,能源价格在2020年初大幅下跌后持续回升,到2022年年中达到疫情前的接近三倍,此后出现较大程度回落。

▲数据来源:IMF-ESR(2023),p.2,Fig. 1.2 & Fig. 1.3.考虑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有望减缓和逐步消退,叠加紧缩政策对主要发达国家逆差影响,IMF最新版ESR报告预测全球外部不平衡程度今年有望回落到接近疫情前水平。不过2023年初全球经常账户不平衡较去年底水平仍在扩大,今年全球外部不平衡能否有ESR报告预测的如此大幅度逆转,仍存在不确定性。

03

我国对外顺差增长的具体成因

除导致全球外部不平衡普遍加剧因素影响,另有几点具体原因对我国近年顺差回升具有更为直接解释作用。一是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技术和产业结构快速演变,某些可贸易部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推高出口和顺差。近年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组件等“新三样”出口爆发式增长是典型事例。下图数据显示,“新三样”出口总额从2019年不到22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207亿美元,三年新增规模近千亿美元。由于我国“新三样”进口如电动车相对出口较小,有的如光伏电池进口数量几乎可忽略不计,因而估计上述出口增量8-9成转化为近年的顺差增加。

▲说明:2023年数根据前7个月数据线性推测。下表报告我国“新三样”出口到部分国家的分布情况,其中可见2022年出口到法国15.4亿美元,考虑同年中国对法国的货物顺差约为100亿美元,估计“新三样”顺差占我对法国顺差接近15%。我国向若干国家“新三样”出口金额(2022、百万美元、%)

二是近年人民币对美元与欧元实际汇率较大幅贬值,对我国与美欧双边不平衡产生短期显著影响。下左图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从2022年3月6.3贬值到7.2,汇价大体与2008年初类似,贬值幅度约17.7%。近年我国一般物价低于美国,同时考虑名义汇率和物价差异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从2021年初128.7贬到2023年7月101.9,目前指数与2007年下半年接近,贬值幅度约为26.3%。对欧元也显著贬值:名义汇率从2022年4月7.1贬到今年7月7.9,幅度11.3%,实际汇率指数从135.5贬到114.2,贬值幅度18.6%。

一国货币实际汇率变动通过改变该国可贸易部门对外竞争力影响贸易平衡。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和贸易平衡的弹性估计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弹性估计值分别为0.45、1.08、1.8甚至更高。2022年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比2019年增长35%和83%,假如采用1.0弹性估计值,本币实际贬值或可解释疫情期对美顺差增加主要部分以及对欧盟顺差超过10%增长。三是美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技术部门实施的诸多出口限制措施,抑制了本来可能对华出口的适销对路产品,人为加大了我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例如,由于美国出口管制,2022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总额同比下跌23%。四是我国近年经济下行压力连带影响进口增长和顺差。2018年开始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显示总需求动能不足,疫情期三年平均增速约4.7%显著低于潜在增速,宏观景气度持续偏低提示总需求偏弱。国内增长相对景气度主要通过抑制进口需求影响贸易平衡状态,假定过去三年总需求偏弱每年影响进口增速2个百分点,可能会对我国顺差增量带来20%以上的解释作用。

04

应对贸易不平衡争议上升风险

随着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格局演变,外部不平衡间歇性成为国际经贸政策热点议题,我国由于贸易顺差增长难免被卷入争议,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高调实施单边主义政策使得贸易不平衡一度成为双边经贸关系争议的焦点。近年疫情特殊环境下全球外部不平衡显著反弹,然而美欧等国迫于国内供不应求和通胀压力,一段时期内对其逆差上升采取了相对中性政策立场。然而随着近来通胀压力趋缓和增长优先度提升,对我逆差规模较大的主要经济体可能会重提贸易失衡议题。8月欧盟高官渲染我国顺差议题并质疑我国开放度,是上述可能变动趋势的前兆之一。不过观察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后疫情时期整体外部失衡自我收敛调节态势,有利于弱化国际经贸领域外部失衡争端增长风险。主要是美欧等主要经济体从早先过度扩张和通胀形势中逐步走出,加上俄乌冲突影响边际减弱,其国内过度支出调整会抑制外部逆差增长并带动全球不平衡回落。如果下一步全球整体失衡如国际机构预测得那样从高位回落,可能会从贸易伙伴国进口需求角度对我国顺差释放调整作用。这个调整过程抑制我国外需有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缓解本文讨论的顺差较高引发失衡争议风险。上述两个方向因素作用孰大孰小,外部失衡风险争议演变前景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判断。我国近年外部顺差诸多原因之一,与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存在的内需偏弱伴随“宏观低景气度”现象有关。今年我国经济呈现疫情后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态势,然而近来表现提示内需不足仍是增长短板所在。从前7个月数据观察,虽然出口增长随外部环境变化已然进入负值区间,然而由于与内需联系较紧的进口回落幅度较大,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不降反增。虽然我国外部平衡整体情形有待结合服务贸易和经常账户其它项目动态全面评估,然而不能排除出现全球不平衡回落背景下我国顺差调整滞后甚至逆势增长情形,这个可能情形会使我国在后续可能出现的贸易失衡争议中处于较为被动局面。基于本文观察情况,我国有效管理贸易平衡以及相关经贸关系可能争议风险,或需考虑采取几点应对措施。首先,要理性客观回应外方对我顺差回升的质疑。需指出疫情期全球范围外部不平衡上升特殊机制原因,介绍2023年版IMF《对外部门报告》有关2022年中国外部平衡状态“与中期基本面和合意政策大体一致”的判断,说明总量外部平衡大体合理前提下我国与某些贸易伙伴的双边不平衡由特定结构性因素决定有其现实合理性,更有说明力地阐述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的立场。其次,针对可能提出贸易失衡争议的主要贸易伙伴外部失衡具体情况更有效展开对话。例如美国近年对华逆差大幅增长,与其直达居民超常规模补贴刺激需求,导致其国内严重供不应求与通胀环境有关;另外美联储为控制通胀激进加息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显著贬值,也对双边不平衡产生影响。又如欧盟一些成员国外部失衡急剧扩大,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飙升所致,谋求绿色能源转型需从我国进口新能源汽车也有显著关系。另外美西方对我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也加剧了对华贸易逆差。最后,我国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强劲复苏同时调节外部不平衡矛盾。内需增长动能相对不足已成为多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较突出问题,客观上对近年外部顺差走高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今年IMF-ESR报告在肯定我国外部平衡状态大体合理同时,也指出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与国内需求偏弱有关。目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形势特点和分析逻辑,罕见地同时聚焦扩大内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一形势下,需加大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同时下决心谋划必要的改革突破,从根本上激活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标本兼治宏观经济低景气偏度问题的同时,更主动更有力地回应外部对我顺差失衡的质疑以及增长见顶的误判。(2023年9月2日)注释:[1]“China: Economy Assessment. Overall Assessment: The external position in 2022 was broadly in line with the level implied by medium-term fundamentals and desirable policies”(IMF 2023: EXTERNAL SECTOR REPORT External Rebalancing in Turbulent Times, p.69).作者:卢锋,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 李昕,北大国发院兼职研究员、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副教授潘松李江,北大国发院博士后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智库

相关内容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湖南农信系统落地生根

洪 樱 成依潇 刘雯娟 黄利飞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77.2亿元,累计涉农贷款余额达6264.5亿元;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182亿元,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户数50.8万户; 新版手机银行客户数1244万户,收单商户数79万户,线···

全国港口前三季度吞吐量出炉

1-9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分别是:上海港(第1)、宁波舟山港(第2)、深圳港(第3)、青岛港(第4)、广州港(第5)、天津港(第6)、厦门港(第7)、苏州港(第8)、北部湾港(第9)、日照港(第10)。图片来源于港口圈1-9月,···

定安打出组合拳推动知名企业纷纷落地

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 特约记者 孙国富蜜雪冰城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和全国冷链物流总部基地项目、煌上煌集团……近年来,大企名企纷纷落地定安。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5月至今年9月,定安县在库项目36个,签约金额达158.9···

45年·45人·45个典型改革案例丨熊维政:一定要把信阳茶油做上市

□本报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潜心医药行业40余年,将一家作坊式医药小厂,做成大别山革命老区和全国贴膏剂药业首家上市企业,打造出“百亿级贴膏剂生产基地”的羚锐制药前“掌门人”熊维政,在他60岁时急流勇退,放手交棒,转身创办了信阳信锐油茶股份有限···

山东区划设想,二分滨州,组建渤海市,利津改区,邹平与高青互换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在持续优化,特别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经济开始朝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如果用《射雕英雄传》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江苏是“东邪”、广东是“南帝”、四川是“西毒”,那么山东则是“北丐”,此···

为什么河南经济是最没有希望的?上车,带你深度了解河南的问题

“河南小孩出生就是为了离开河南”,这是我最近一个关于河南经济评论文章下点赞最高的评论。这句话我深深刺痛着自己,因为我自己就是河南人,深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当人们在聊地域之争的话题时,大家都会为自己的省份争辩几句,然而只有河南人,会···

关注双11丨“88VIP”淘宝天猫全网商品都能用花呗分期免息

2023天猫“双11”活动今晚8点正式开始。今年“88VIP”大额券总规模达到200亿,用户可领券额度最高可达860元。支付宝针对“88VIP”淘宝天猫用户还推出花呗分期免息服务,消费者购买大件商品又多了一重实惠。“88VIP”用户购买单价···

每日新闻,60秒知晓世界热点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农历九月十七1、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上海北京首超6万元位居全国前列,浙江天津江苏同属4万+梯队紧随其后;长三角万亿城市经济三季报:合肥增速第一,宁波增速超上半年;2、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

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调整,一次性补缴5.9万,每月能领2300元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也将迎来新的一轮调整。据相关政策规定,未来居民参保需要一次性补缴5.9万,每月能领2300元。这个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个政策,有些人认为一次性补缴5.9···

老百姓: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2.78% “聚焦发展”战略优势凸显

中证网讯(记者 段芳媛)老百姓10月30日晚间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42亿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7.5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31···

紧抓机遇开展差异化竞争 骆驼股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骆驼股份 黄剑波/供图 彭春霞/制图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越来越“卷”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既充满挑战,也酝酿着新的机遇。近期,受益于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全新问界M7的热销,与之相关的汽车产业链在A股市场的热度也随之升温。这当中,为问界M5/M···

宝山罗店:罗南二村 半年跌幅近乎恐怖 郊区老破小太可怕

前几天,我们写了几个宝山区二手房系列,美兰湖板块的万科琥珀郡园以半年跌幅近五分之一位列榜首,我以为就是跌幅极限。然后,今天现场去看了位于美兰湖南侧的罗南新村,在那周围详细地看了看,然后比较了一下罗南二村最近成交与4月份左右的成交记录,愕然发···

压倒许家印并不是造车,而是恒大童世界,砸几千亿搞了十几个鬼城

恒大集团以其高调的投资和建设项目而闻名,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地产业务不同,恒大集团的新尝试是在娱乐旅游领域建设恒大童世界。这一巨大的投资计划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恒大童世界的建设规模之大令人瞩目。据报道,恒大集团计划投资数千亿···

《人民日报》警告奏效?98款,突破1亿台!华为正式宣布

导语:在科技的浪潮中,华为从遭遇“极限施压”,到芯片突破和鸿蒙生态的自研,始终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决心。华为面对挑战: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在2019年,《人民日报》发送《人民日报评华为遭"极限施压":科技自立,时不我待》一文,···

中国钢铁大王戴国芳,入狱5年东山再起,再造500强民企狂赚1957亿

他从一个收废品的穷小子,摇身一变,登上了中国400富豪榜。他的钢铁厂年销售额已超过1个亿,手下员工超过1千人,他就是钢铁大王戴国芳但是这个钢铁界的王者,却因为一时错误,被捕入狱,还坐了5年牢。出狱后,他不忘初心重操旧业,不仅再次创办炼钢厂,···

油价暴跌倒计时,专家透露:11月国内高油价将消失!

随着外资油站的进入,国内加油站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近日,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11月国内高油价将不复存在。这一预测的背后,是外资油站的入驻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国内油价的持续波动。外资油站的进入,打破了国内加油站的垄断格局···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国经济展现出发展韧性

新华社日内瓦10月30日电 专访:中国经济展现出发展韧性——访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新华社记者陈斌杰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增长态势展现出了发展韧性和潜力。中国国家···

润达医疗: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LDT相关业务的试行

润达医疗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LDT相关业务的试行,公司在上海等地区积极和相关部分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进LDT相关业务在医疗机构的开展。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LDT相关业务将给公司带来···

国航率先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疫情后首度扭亏

在阅读此文之前,希望用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但是最后会有小编的个人感悟,如有不足之处可以评论指出,谢谢您的支持。民航行业近期公布的积极消息显示了行业的积极向上趋势。多家航空公司在财报中宣布扭亏为盈,旅客运输量也逐步恢···

竹塑革命!中国发改委推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名为《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举措旨在推动“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的快速建立。这个消息将给与竹制品、造纸等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带来利好消息。竹子作为中国特色植物,广泛应用于造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