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威海等法院面对大量信用卡纠纷诉讼案件,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直接驳回这些案件。理由竟然是“无法确认被告身份信息的真伪”。这意味着,在银行提交大批案件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甚至连被告的身份都成了一个谜,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对于身份审核的松懈和不负责任呢?
根据被驳回案件的统计,不论是浦发银行还是中国银行,涉及的信用卡纠纷金额都不小,特别是中国银行,单个信用卡欠款往往高达10万元以上,有时甚至超过30万元。这些数额在法律上被视为特别巨大,但银行在身份审核方面似乎非常宽松。这种情况,无疑让人感到质疑,银行是不是只注重发放贷款,而对于贷款人的身份核实和管理置之不理?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上海法院以及各地法院采用了网上简易程序,集中审理大量信用卡纠纷案件。这一举措反映出信用卡纠纷诉讼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痛点,而这个痛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市场不良率的上升,导致了案件数量激增,令法院难以应对。如果法院按照传统程序处理如此大量的信用卡纠纷案件,其难度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办理信用卡时,大多数用户的手续是合法合规的,个人信息也是准确的。虽然一些人可能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按时还款,但这并不是故意或恶意拖欠。然而,银行一旦发放了信用卡,就似乎不再管理个人信息变更,甚至不再验证其真实性,这给法院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根据我国银保监会最新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如果持卡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银行应根据情况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而不是拒绝协商,通过起诉给负债人带来双重经济和精神压力,浪费司法资源。因此,山东菏泽市法院的决定实际上非常得当。银行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而不仅仅关注能带来利润的客户,因为银行也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老赖问题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