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00万豪宅的开盘现场,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贫富差距
大家好,我是火箭哥。
买房是一门科学,我来带你入门:火箭哥用科学买房理念帮你买到合适好房。
以下是正文:
今天,位于黄浦内环的海玥黄浦源正式开盘,这也是云锦东方事件后第一个上市的内环高总价豪宅项目——
(现场实拍图)
从现场感受来看,可以发现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半,是中老年上海本地土著,其中还有高分甚至满分选手;
另一半,是刚落户上海的年轻人,身边还会陪着父母一起选房。
项目本身怎么样我们不做过多评价、销售顺序也不是重点;在海玥黄浦源的现场,我就一个感受:
上海,真的是不缺有钱人。
在选房现场里,你的情绪很容易被身边传染,尤其当你身边的人都在说这些话的时候:
“只有4000万这套了,要不咬咬牙拿了吧?”
“16万单价也不贵,就当买来自住好了。”
“买了吧,不想折腾了,反正也不靠房子赚钱。”
“400平一个人住是有点大,以后有家庭了应该够用。”
......
想要感受上海的贫富差距,豪宅的开盘现场可能是最好的实践场所——
上面每一句话,但凡要是出现在朋友圈or小红书,100%会引出大量讨论;
但在海玥黄浦源的现场,这样的对话却是日常。
这就和你经常刷小红书看到豪车豪宅,刷多了人会产生一种幻觉:
在上海买个两三千万的房子就和买菜一样,大家讨论的不是房子贵不贵,而是房子能不能买到;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 “真相”
很可惜,上海的楼市真相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各位可以回想下,买房群里是不是也听到过诸如“1000万很普通“、”2000万是刚需”这样的言论?
可怕的是,好像群里的人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似乎大多数人都是这个预算的样子。
可是:
在上海,7成的购房者都在买500万以下的房子;
能买得起1500万以上新房的人,已经是上海前5%的佼佼者了。
(数据为火箭哥人工整理,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仅供参考)
仔细想想,现实也的确该是这样:
一个普通家庭,在上海买一个500万的房子都已经很吃力了。
我们来一起算笔账:
根据中经数据的数据,2022年上海平均工资为1.2万/月,夫妻则为2.4万/月: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具备一定参考性)
按照银行“收入覆盖双倍月供”的审批原则,两人月供最高上限为12k,如果按照30年等额本息、首套利率来计算,
贷款额度差不多就是250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链家官网贷款测算工具,利率请以最新官方公告为准)
按照上海首套房65%贷款上线,这对小夫妻可购买的房产总价最高为:
250/0.65=384万。
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这才是上海楼市的真相:
3000万日光的项目,只是在豪宅市场中的幸存者偏差。
02 “现实”
无论总价高低,至今上海所有的内环项目,几乎都是开盘日光的状态——
2021年除了少数项目之外,内环项目平均去化率超过95%,意味着每推出100套房子就能卖出超95套房子。
迄今为止,2023年内环2000万+高总价豪宅总计上市不足1000套房源;
可你知道全上海平均每年成交多少套房子吗?
20万套+
两者一相除,我们发现这些房子可能只占到了整体上海房产交易市场的0.5%——
没错,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这就好比你每天在新天地逛街,一会看见一辆劳斯莱斯、一会开过一辆法拉利,你就开始惊呼上海都是有钱人。
但现实,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样:眼睛也是会骗人的。
03 “最后”
互联网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也让贫富差距无限放大——
以前我们只能接触到身边人,大家收入、家境可能也都大差不差;
而在互联网上,所有行业、所有阶层的人被放到了同一个平台上,在不断的视觉和语言刺激下,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到底哪来的钱,能买这么贵的东西啊?”
但事实上,普通人的极限真的就是一套500万的房子了,这是收入结构天然决定的。
买500万的房子不会让人觉得很牛逼,也没有炒作的空间,甚至会被轻松淹没在整个上海购房大军之中。
说实话,每次看到动辄三五千万的豪宅清盘新闻中,我自己都很难不出现情绪波动;
但希望大家在以后看到这样的新闻时,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
房子会有价格高低来区分,而家的幸福感是无价的。
以上是正文,来自火箭哥
最后,火箭哥团队准备了一份超1万字的买房避坑宝典,帮助大家在买房过程中避雷,同时包含学区梯队表和过去5年上海涨幅最快新房排行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