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外舆论一致看空中国
只要看看彭博社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就会感觉中国经济陷入大麻烦了!且看最近一个月报道的标题:《中国占美国商品进口比重降至2005年最低水平》、《一场影子银行危机让中国的金融隐患浮上台面》、《中国为何受到通缩威胁?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痛苦势将蔓延、全球股票投资经理转攻为守》、《中国7月CPI与PPI两年多来首次同步收缩》、《外商对华投资指标跌至25年最低》……
这是国际“唱空”中国势力甚嚣尘上的依据,也是国际上广为流传的头版头条。因为,只有中国经济如此“不堪”,才会证明西方模式正确、有效。不管怎样,美国经济的统计数据“好得让人惊讶”,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测也一再被“证伪”。这就是西方对当下世界经济形势的报道。
针对当下中国经济诸多重要指标在近半年内表现不佳,一些分析把问题归结成前45年的发展模式“见顶”、必须“换赛道”。
一时间,对于中国经济形势、走势的争论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上一次还是1999年——当时争议的焦点是“入世前十年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以及“中国经济是否会被美国控制”。
当时的普遍看法是“看空中国”,每当中国经济遇到国企下岗潮、环境污染、债务升高、人口老化、新冠疫情等问题时,就是他们叫喊中国崩溃论的时候,其套路就是无限夸大中国经济中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得出中国即将崩溃的结论。
尽管现实已经反复证伪了这种论调,但出于美国对华政治斗争的需要,这样的论调才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所以,它还是一再被传播。其效用之一就是蛊惑了西方部分精英误判形势、鼓励他们重犯1998年在香港金融危机时的错误(详见内部报告2023年第35期文章《西方在复制97、98年的错误》)。
福 卡 智 库
02
如何穿透表象看清形势?
中国经济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这是事实;社会普遍弥漫焦虑、恐慌的情绪,这也是事实;国际舆论大肆唱空中国经济、中国模式,做空中国资产,这还是事实。在黑云压城的背景下,怎样看形xiang势?
如果完全被信息、内幕乃至阴谋论所捕获,那么,看空、做空就是理所当然;如果只看到一个方面,然后线性推导、无限扩大,那么极端化的观点就在所难免;如果还是沉迷过去的模式、思维与经验,那么困惑、恐慌就是必然结果。
显然这种观点不是立足研究拐点、分析结构性变化的福卡智库所接受的,福卡智库的形势分析是基于第一性原则与穿透性原则,从寻找底层逻辑开始的。第一性原则就是要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找到它的本质,这样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误导;穿透性原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特点是“无视物理防御的破甲伤害”,穿透表象、一眼看到底,同样不会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捕获。
只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梳理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找到因果关系,最终就可以找到主要矛盾,从而能客观地推导出趋势走向。
还是以对1999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研判为例,当时的情况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破坏性与入世的前景不明相叠加,让看空中国经济的观点居主流。然而就是这样的背景下,福卡智库却看到了中国经济即将迈入起飞期的重大历史机遇,因为当时福卡智库提出了支撑经济起飞的“5+1”(“5”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房地产、资本金融,“1”是改革开放),而且明确这个起飞期可以持续二三十年。
做出这样形势预测的还是基于穿透性原则和第一性原则,比如,福卡智库看到入世即意味着中国的产能有机会在世界范围内兑现,这将会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迅速升级,而伴随城市化推进,大基建与房地产业将迎来发展巨大空间,对资本金融的需求将会刺激这个市场急剧膨胀,而它又反过来促进市场化、工业化、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加之中国独有的每7—8年一次的周期性体制释放,体制改革将会不断在经济制度层面上让渡体制空间、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难题。这些预测是建立在改革开放20年已经构建的经济实力基础上,抓住了中国“经济制度+历史红利”所带来的底层逻辑的改变,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验证了当年的判断。
再回到当下的形势研判,20年的轮回证实了“历史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排浪式前进”这个定律,因为在表象上既有“昨日再现”,又有“进二退一”,形势的复杂度、严峻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二十年前是担心国际化、市场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太大以至于会崩溃,二十年后是担心去国际化、市场化不到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太大导致崩溃;二十年前民企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而信心满满、跃跃欲试,二十年后民企却因连续不断的“退场论”而感到一阵阵委屈与恐慌;二十年前,外资外企蜂拥而入,二十年后听到的却是“外资撤退潮”……
但是福卡智库还是要坚持穿透性原则与第一性原则来看中国经济的基础性与结构性的演化以及底层逻辑的变化,基于此研究方法,福卡智库于2023年上半年提出了支持中国经济进入战略期的“6+1”(“6”是指大基建、后工业、新能源、新三农、数字化、绿色化,“1”是世界经济安全岛这一新概念)动力结构,和二十年前的“5+1”相比,内容几乎全换成了这二十年里积累的实力以及未来几十年都要接受“格式化赋能”的新赛道。
福 卡 智 库
03
破局之路
尽管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如此之大,经济实力非凡,但现实中的“变局”挑战极大、“困局”仍然无法回避,没有“破局”的出路,那么宏观经济的震荡与调整就会持续很久,造成的破坏后果就会很大,表现在经济形势上就是“经济衰退”——这也是美西方极力宣传的经济景况的“美升中降”。
对此态势保持冷静分析,还得回到形势的变局、困局与破局这“三个大局”上来,仍然坚持用第一性原则发现变局与困局的本质并准确定性,梳理出底层逻辑后才能提出破局的出路。这也是穿透反常、极端现象的迷惑,摆脱“噪音”干扰,用客观、中性立场理性看待形势的必由之路。
冷静分析这个“变局”可以明确其本质是叠加式的“危机组合”,简单地说就是产能过剩与去全球化的“遭遇”以及科技创新驱动力“断片”,又面临地缘政治压制经贸政治的历史性“回摆”。
这基本上是对前二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否定”,其冲击力对中国这样一个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而言,是类似地震一般的打击。
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恐慌倒也不奇怪,关键是要看准变局最本质的因素,排除那些影响情绪的歪理邪说,要清醒地意识到这既不是意识形态斗争,也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大国之间对生存空间的争夺,至于定性为危机叠加,则是表明这是周期性、规律性与宿命性因素的叠加,是人类历史发展“否定之否定”定律的体现。
“困局”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窘境,因为“变局之下”世界经济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各国都遭遇世界贸易大幅下降的问题,从东方到西方几乎没有一个出口型国家的外贸频现亮点,都是红灯闪闪;投资方向与资本流动更是有苦难言,原有的金融秩序、交易结构以及市场规则都被破坏,美国的长臂管辖、持续加息、越来越严密的投资审查以及中美博弈的深化、泛化让世界投资的安全性、自由度受到严重冲击,俄乌战争的走势让世界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这对投资是空,对投机是多,所以,投机之下经济发展的离散度加大、动荡程度加剧,也就不言自明了。至于消费的作用更是尴尬,主要问题是钱从何来?“流动性陷阱”是目前形势分析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一方面是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另一方面是各国债务堆积如山,普遍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中……在这些核心问题上,“环球同此凉热”。
“破局”之道在于对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福卡智库通过对变局、困局的逻辑、规律与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解构,提出破局的关键在于完成从“工具箱”思维到“制度安排”的切换。
理由是基于变局与困局的内在逻辑,依靠既有政策、经验与模式的效能与效率想要应对它们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而是要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突破,回到经济改革的第一性上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应对变局、打破困局、实现破局。
对此,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就成了“牛鼻子”,是解决主要矛盾的灵魂。
在这个层面上,有两个角度可以发力破局:
一是关于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作为化解世界质疑、统战国际盟友、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的一体两面的“大杀器”,统一大市场是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见内部报告2023年第30期文章《统一大市场战略重点不在中国》)。
二是下一步“大政策”的空间。福卡智库的观点认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重大会议将会有重大思路、重大政策出台,这既是我国独有的体制改革的特点,也是符合经济发展逻辑的需要,对此,福卡智库在《大政策研究专刊》里,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预测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