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望着百里秦川,宽阔的公路经纬纵横,将土地整齐切割,土地空旷,皆是万象更新之景。大家都对这片土地无比期待,期待这张白纸上该谱写出怎样恢弘的曲调。
纵使兰州新区地处西北偏西,偏僻贫瘠,新区的建设者们仍怀有青天揽月之志。六年后,这片土地上高楼林立,工厂鳞次栉比,化学园区、生态园区、职教园区及智慧社区相继建立,毋庸置疑,兰州新区雄心勃勃,致力于成为全省经济新引擎、城市治理新标杆。
近年来,兰州新区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一直位列国家级新区首位,但只有经历了多次的采访和行走,才真正明白组成这数字背后的艰辛和意志。来自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的工程管理部部长田晓春在新区也恰好六年了,如果说新区的开拓需要大量敢为人先的建设者和工作者,田晓春无疑是这样的一个标杆,她的经历也是新区发展的缩影。
“到公司去面试时,周边甚至都没有什么楼。”在这样的环境下,田晓春和同事们参与了百花公园、花海公园等多项绿化工程,大大提高了兰州新区的宜居指数。大暑时节,只见大人小孩于穿过百花公园的水道中嬉闹玩耍,绿荫环绕,人们的笑声让我对兰州新区的生态建设有了最直观的认知。“如今新区发展得这么好,学校医院什么的都很完善,我对新区很有归属感。”田晓春建设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发展也让她拥有了第二个家,在时间的见证下,他们实现了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我们走访了国企、机关单位以及民办企业,走进了实验室、办公楼和工厂,看到了科研人员、党政干部及技术员工等各类人才在新区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何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设备技术员程钊,他是一个富有能量的人。化工行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通常一位工作人员会根据公司要求考取一到两个证书,他不仅考取了七个证,还在准备国家自考的管理层级的证书。他从基层的特种设备作业者干起,如今已在管理岗位。
刚开始聊天时,他显得比较拘谨,表达并没有那么流畅,但提到专业知识时,就能看到他游刃有余的一面。程钊的头像是恩爱的三口之家,虽然对于家庭聊的不多,但能看得出来,他肩负着对家庭的责任、怀着对未来的期许。
程钊的努力和兰州新区对人才的渴求所映照,这些年来,兰州新区针对人才引进实施了大量举措,有对硬件设施的铺设,如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大型工厂的建设;也有能够切实吸引人才的利好政策,如对人才发展的资金补贴、柔性引进政策及三全员改革等。种种政策是对人文关怀的回应,是与人才真诚的对话。而这些政策并不都是一步到位、完美落实的,其中有磕磕绊绊,有走过弯路,但最可贵的就是政策逐步完善的过程,它投射着背后一个个真实的新区建设者的身影,以及他们建设兰州新区的决心。
(作者穆相彤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张硕勋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