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税前工资和实际收入往往并不相等。每个月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扣款而损失一部分收入,原本5万的工资最后只能拿到大约60%的金额。
网友在网上发帖,他透露自己税前工资为5万1,但每个月实际收入只有3万2。他每个月还需要偿还2万的房贷,这样算下来,他手中只剩下大约1万左右。他感叹这样的生活还奋斗个什么劲儿?
作为在职场打拼了几十年的过来人,今天我要和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纳税: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通用公式,我们的工资到手额是税前工资减去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其中,工资到手额是我们在缴纳税款后实际可支配和使用的金额,也是我们满足日常开销、储蓄、投资或其他个人需求的实际收入。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些保险和公积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其中企业承担大部分,个人承担小部分。而五险一金扣除的多少与所在地区、企业等也有关系,尽管有时候比较多,但五险一金事实上是以另一种方式帮你“存”起来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月薪是30000元,你需要缴纳6666元的五险一金,而企业也需要给你缴纳13200元的五险一金。因此,企业实际花在你身上的钱是43200元。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渴望通过工作获得丰厚的薪资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不过对于那些在大厂工作的员工来说,薪资的构成往往包括多个部分,例如月薪、年终奖、股票/期权以及其他补贴。但是,这些组成部分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年终奖并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组成部分。它的发放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公司的业绩、个人表现等等,有时候甚至可能会被腰斩或者延迟发放。
其次,股票/期权的部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许多公司会为员工作出这样的安排,但是员工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有时候,员工甚至需要等待两年才能获得收益的50%。如果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离职,那么所有的收益都将化为乌有,员工会一无所获。
就算员工“幸运”地获得了股票和期权,但是如果股市不景气,那么这些资产可能并不能带来实际的收益。相反,这些资产可能会在员工的手中不断贬值,甚至变得毫无价值。
对于这位朋友所面临的处境,我们能够理解他在挣得高薪的情况下却发现实际到手的薪资寥寥无几的感受。如果他背负着高额的房贷,那么他每个月的努力几乎就白费了。
所以说购房更像是一种长期稳定财富增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实现居住需求的手段。
不过以目前房价看,能稳住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