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四周年丨140项改革试点任务开启2.0版建设新征程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报道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间,自贸试验区从上海扬帆起航,不断扩围发展,21个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掀起中国改革开放新浪潮。
山东自贸试验区于2019年正式设立,四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立足新发展阶段,锚定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战略定位,通过大范围、广领域以及深层次的改革和探索,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山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走在前、开新局”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从有到优 制度创新红利不断释放
“我们的油轮从靠泊到完成通关仅需1个小时,在港时间大大缩短,每船可为我们企业节省滞期费用近百万元。”中国化工油气股份有限公司进口部业务经理高晴说道。据悉,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海关,对进口原油、铁矿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实施“先放后检”,有力提高进口原油通关速度,大幅缩短了船舶滞港时长。
这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自设立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依据“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制度创新逻辑,探索出了一套体系化的制度创新路径,通过首创性改革填补制度空白、横向协同完善制度体系、纵向串联提升制度效能、体系变革加强制度集成。
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自贸办)了解到,截至目前,共有1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通过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应用科技赋能等举措,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有效供给,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活力。4年来,自贸试验区内新增市场主体达9.1万家,是设立之前总量的1.5倍。
开放引领 对外开放不断攀升新高度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锚定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与高质量外资外贸发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节点。4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1.9%、23.3%,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年均增长达70.4%。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国际化制度开放先行区。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探索推出“链上自贸创新”、“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新模式,运用5G物联网、国家标识解析区块链码等技术打造贸易新动能。在对标国际规则方面,高标准制定《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获批RCEP 海关监管服务创新试验基地,打造海关AEO认证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RCEP经贸合作示范基地等平台,高标准建设RCEP合作园区。
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中日、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日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等,依托园区平台加快吸引日、韩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此外,通过推行中韩自贸协定关税减让享惠模式改革、“中日韩跨国办”离岸服务新模式等创新举措,以及加密日韩航线、开通定期快船等物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日韩贸易、投资、技术等全方位合作,加快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
纵横联动 全面贯彻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近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加强纵横联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横向,牵头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立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4个一体化合作机制,发布56项促进沿黄企业发展的服务事项,实现48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以自贸创新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纵向,主动链接自由贸易港战略,叠加自贸港政策优势和山东产业优势,构建“种业、医养、贸易、创新”4个通道,创新“南繁北育”合作模式,推动博鳌乐城2款海外特效药纳入烟台市民健康保,惠及全市76万人。
2023年1月,省政府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提出140项改革试点任务,山东自贸试验区开启2.0版建设新征程。进入新阶段,山东自贸试验区将围绕“五区”功能定位,整体谋划、全面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跃升,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