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云港现象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八个行业我们习惯性称为刚需型永续产业。
每个人都离不开这八个字,其中的“病”尤为特殊,因为消费者毫无选择余地,所以诞生了非常多的国际巨头。
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强生、辉瑞、罗氏、葛兰素史克”等等,万亿市值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但是这里面,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原因很简单,就跟工业一样,我国是没经历工业时代的,直接从农耕时代跳到电子时代,或者说信息时代,所以我们的工业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现在处处卡脖子。
医药行业同样如此,新药的研发过程很漫长,动辄上十年,那些国际巨头一百年前就开始研发和沉淀新药技术,而我们真正发展时间,才仅仅二三十年。
所以全球核心的新药被国外巨头垄断就不足为奇,而且医药比工业还尴尬。
我国虽然工业水平落后,但是中国人的勤奋和努力,好歹让我们成为了制造业大国。
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然能攻克各种尖端技术,来弥补过去落下的功课。
可是在医药行业,要么做创新药,要么做仿制药,如果能把仿制药也做到类似现在的工业水平,也没问题,慢慢积累实力然后去突破创新药。
可是偏偏仿制药这颗果实,被印度摘走了,他们的仿制药工业或者说产业链,非常发达。
所以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创新药突破艰难,仿制药规模起不来的尴尬局面。
到如今,也不可能再去全力发展仿制药,这毕竟不是“正道”,而且现在再去追印度,既没必要,时间也晚了。
就好比印度想追我们的工业,同样不可能。
所以我们的药企,有且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咬紧牙关,“熬”创新药。
一个“熬”字,道尽了药企的辛酸。
其实原本我们是有很好基础的,就比如“恒瑞医药”所在的“连云港”,医药行业贡献了该地区20%的工业产值,遍地都是医药公司。
或许历史传承是原因之一,两千多年前,从秦皇岛出海为秦始皇寻产生不老药的方士“徐福”,就是连云港人。
据说徐福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深研医学,而且生长在海边,航海知识也非常丰富。
重点是古时候的方士都会炼丹,徐福这个人在家乡是很有威望的,否则也不会被秦始皇看中。
所以在他的影响下,连云港的“丹火”真可谓是千年不灭。
当年的丹药并不一定是好东西,但技术独步全球。
如今的医药是好东西,但技术却遥遥落后。
现在愿意研发、敢于研发、有实力研发新药的企业,屈指可数了。
恒瑞医药就是这里面的佼佼者,而且他所在的连云港,众多企业都是我国创新药的主力军,形成了所谓的“连云港现象”。
要知道神奇的连云港贡献了25%以上的创新药,当然恒瑞医药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二、公司
恒瑞医药创始人叫“孙飘扬”,195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
搞研究的人学习成绩自然是很好的,考上“中国药科大学”,专业是“有机化学”。
本科之后又考上“南京大学”读研,专业依然是有机化学。
毕业后就去了《连云港制药厂》,职位也只是普通技术员。
这家制药厂成立于1970年,并没有多少科研水平,产品主要是消炎和消毒药品。
很显然高学历的孙飘扬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不过好在没过多久,就被调到“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当科技科的副科长。
这个时候的连云港制药厂由于产品没有竞争力,利润非常低,厂子规模倒不小,300多号人。
微薄的收益和沉重的负担,让工厂处于破产边缘,连换几个厂长都没有起色。
孙飘扬在公司表现很出色,被领导看中,提拔为制药厂的新厂长。
上任之后自然不可能再做消毒水,而是盯上了一款叫“依托泊苷(VP16)”的抗癌药。
这个药常用在肿瘤治疗上,但是专利在美国手里,买专利要花一大笔钱,然后研发和生产也要花一大笔钱。
重点是这个药还没在中国市场销售,未来前景如何,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支持他的这个想法。
不过他说:“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掌握工厂的命运,如果不创新进步,工厂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总算还是促成了这项计划,顺利买到了专利。
不过很尴尬的是VP16是针剂,而当时的连云港制药厂没有生产针剂的能力,只会做胶囊。
无奈之下,只能把针剂改良为胶囊。
这个药上市之后,证明了孙飘扬眼光之好,销量突飞猛进,当年就赚到超百万的利润。
作为工厂有史以来的高光时刻,所有人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但是孙飘扬却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单凭一款药,是走不远的,而且专利还是国外的。
经过一番考察,1992年决定向“中国医科院”买下他们新研发的“异环磷酰胺”专利,也是一种抗癌药。
但是120万的价格,再次遇到比上次还大的阻力。
刚赚回来的钱,还没捂热,这就要一把给出去,换做谁都会心疼和不舍。
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大事,胆识和魄力无疑是核心前提。
孙飘扬显然是具备的,力排众议,不但买下这款药,还特意建了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来完善。
1995年新药成功面世,推向市场后,大受欢迎,比VP16还火。
经过这两次突破,小小的连云港制药厂居然成为了抗癌药龙头。
也就是在这一年,孙飘扬与香港投资人合伙创办了家公司,叫“豪森药业”,也就是后来的“瀚森制药”。
当时他的妻子“钟慧娟”是化学老师,不知道是孙飘扬邀请,还是她自愿的,1996年辞职入主豪森药业。
可能连孙飘扬自己都没想到,瀚森制药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在香港上市,当天市值高达1117亿港元,超越药明康德。
没过多久瀚森制药市值更是超1900亿,钟慧娟的身家反而超过丈夫孙飘扬,成为了“医药一姐”。
关于恒瑞医药和瀚森制药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质疑两者有未公开的关系或者交易。
我觉得这没什么好质疑的,人家本来就是夫妻,当然有关系。
而且两家公司都这么优秀,到了他们这种层次,更多的是想着怎么把事做好。
我相信孙飘扬和钟慧娟这对贤伉俪,都只会努力让公司和自身变得更优秀。
说回到恒瑞医药,1997年国企改制,孙飘扬真正完全掌握这家公司,并且也是那一年改名为“恒瑞医药”。
新生的恒瑞医药犹如脱缰野马,完全放飞自我,从此在创新药这条赛道,一骑绝尘。
肿瘤药一直都是“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来”的尴尬领域,因为投入太高,风险太大。
当然彼时的恒瑞医药体量还太小,不可能完全赌在创新药上面,所以恒瑞开始的路线,也是仿制药。
不过从2000年之后,知识产权保护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仿制药的限制条件越来越严格。
所以恒瑞医药这一年转型为仿制药和创新药并行的模式,正式开始在研发上疯狂投入。
一款新药的研发,周期非常长,10年内能上市的,不是特殊情况就是运气好。
恒瑞第一款新药直到2011年才上市,叫“艾瑞昔步”。
这款药历时14年才研发成功,主要用来治疗关节炎的,并且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也正是这款药拉开了恒瑞医药巨额研发投入的序幕。
2011年的研发费用才4亿,如今已经翻了十几倍。
十年时间,2021年研发费用就近60亿。
当然这个金额放在国际巨头面前,只是零头,但对于恒瑞每年两百多亿的营收,几十亿的净利润来说,把赚回来的钱全部投入研发都不够。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无奈的,整个A股也没几家如此死磕研发的企业。
如果不投入,就出不了新药,一旦开启研发管线,那就是无底洞。
好在成果还是很不错的。
上图是半年报里面公布已经上市的15款创新药,绝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刚上市的。
最后两款“林普利塞和奥特康唑”是引进的,其他的都是自己研发。
而且放大图片看产品介绍的时候会发现,多款都有这几个关键字:“中国首个自主研发”。
恒瑞医药用结果证明了自己,财报里面公布的研发管线那就更多。
一期临床18项,二期临床17项,三期临床6项,NDA受理6项。
临床试验申请叫IND,生产上市申请就叫NDA。
上图就是NDA审核的全过程,虽然耗时也不短,但是到了这一步,新药上市大概率就快了。
恒瑞医药从两手空空,到如今的创新药一哥,孙飘扬必然经历了无数辛酸。
2019年的时候,孙飘扬亲口说已经停掉一般的仿制药项目,因为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
外界一片看好,股价随机大涨两年,从30元一路上到96元。
而已过花甲之年的孙飘扬2020年退居二线,原本是想让恒瑞医药常规化自己运转下去。
但是2021年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导致市值两年蒸发近4000亿。
股价下跌还不是重点,多位高管离职,很大程度影响了公司信心,尤其是新任董事长“周云曙”也走了,这可是孙飘扬辛苦培养的接班人。
事实证明孙飘扬做企业的能力比“识人”的眼光强多了。
首先是业绩,在周云曙的带领下,第五批集采中,恒瑞医药造影剂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格隆溴铵注射液居然都没被选上。
要知道在2020年造影剂产品可是给公司贡献了36亿的营收。
造影剂就是为了拍片更清晰,所以注入或者服用特殊药物,这些药物的密度与身体组织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片子对比性很强,更容易观察。
然后是人品,在恒瑞医药与“司太立”签合约前,周云曙买入“司太立”股票,合作公告发布后,“司太立”股价果然大涨,然后周云曙又立马卖出。
这个事当时被当成一个笑话,因为这次交易他其实仅仅只赚了45万,最后被没收后罚款50万。
身价过亿的人弄这么一出,实在说不通,怎么看都像是在玩过家家。
再加上新产品中标率的下降,糟糕的业绩把恒瑞医药推上了风口浪尖。
无奈之下,刚休息一年的孙飘扬只能再次出山,带领恒瑞继续在创新药领域扬帆起航。
经历这次起伏后,公主“孙远”逐渐走向台前,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孙飘扬似乎有意在培养女儿为接班人。
如果真是这样,A股公司的二代里面,女性整体实力要超越男性了。
虽然在孙飘扬退休期间,公司跌落谷底,其实本质上也并未伤筋动骨。
变化最大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股价,另一个是管理层。
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并没出问题,而且研发也没受到影响。
这个“公告狂魔”每个月都要发一连串研发进度,就只差拿着高音喇叭喊:“恒瑞依然是国内创新药老大,我们研发进度顺利,大家都来看好我。”
恒瑞医药一直都有三个梦想:“产品出口海外、创新药在中国上市、专利创新药在全球上市”。
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圆梦,但是势头是很不错的。
海外业绩贡献还比较小,不过公司产品已经进入多个国家,海外研发和试验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相信未来在孙飘扬的带领下,能闯出一片天地。
三、业绩
在分析业绩之前,先来看一下恒瑞当前的股价趋势:
如果只看日线,已经从低位反弹了不少,从2022年的最低点算起,股价接近翻倍。
但是如果看年线就会发现,当前的股价,依然是低于2018年的高点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2018年之后任意一个时刻追高买入的,那么大概率还在站岗。
更悲催的是,即便股价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下跌幅度,业绩也已经重新回到了增长轨道之上,但是当前的滚动市盈率,依然不低。
即便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2023年业绩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2023年的滚动市盈率也是超过50倍的。
我们对比一下医药行业的整体估值就知道,这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并不低。
当前A股医药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27.41倍,尽管分位点已经处于10%以下,但是这个估值依然不算低。
而恒瑞是中证800医药指数里面的最大权重股,远远高于平均值的估值。
这是投资优秀龙头公司比较困难的地方。
支撑高估值的预期必须要持续释放的利润和成长性来支撑,否则的话,就极容易发生戴维斯双杀的事情。
下面就从恒瑞的半年报开始分析公司的业绩。
2023年上半年营收111.68亿元,同比增加9.19%,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加8.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增加11.68%。
其中二季度营收56.76亿元,同比增加19.51%;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加21.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加23.48%。
有一个非常好的方面,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了240%,这在当前医药公司普遍回款困难的环境下,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恒瑞的收入主要包含创新药和仿制药两大板块,这两者的收入基本持平,但是市场给予两者的估值是完全不同的。
今年上半年,恒瑞创新药收入49.62亿元(含税),营收占比44.43%。
上半年总收入111.68亿,其中手术麻醉、造影等产品及新上市仿制药增速较明显。
第二批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5.23亿元。
2022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5.78亿元。
也就是说,集采对于恒瑞的影响,依然还在持续。
再说创新药的部分:
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恒瑞创新药进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高。
重点产品中,达尔西利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在HR+/HER2-一线乳腺癌患者治疗中PFS首次突破30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57.4%;瑞维鲁胺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AR抑制剂。
此外,上半年新获批阿得贝利单抗(PD-L1抑制剂),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至15.3个月,目前还在准入放量初期,为公司业绩贡献了一定增量。
再看国际化方面:
2023年2月,公司将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有偿许可给Treeline。
2023年5月,子公司创新药 Edralbrutinib 片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适应症获得了美国FDA 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2023年8月,公司将TSLP单抗有偿许可One Bio;美国 FDA 已正式受理卡瑞利珠单抗的 BLA申请。
综合上面的各项数据和预期,未来3年恒瑞维持恢复性增长的概率很大,至于研发投入和具体业绩增速预期,下面总结的时候再详细分析。
四、总结
医药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当然这个不包含中药股。
下面,就从研发投入开始总结吧。
① 持续精进创新能力,促使FIC和BIC的高质量、差异化产品成为未来主体。
全球几大医药公司的研发费用,每年都是上百亿美金的投入,投入研发的资金比国内医药公司的销售额还高,这是国际巨头维持高额利润的重要原因。
尽管和国际巨头差距明显,但是恒瑞在国内的研发投入,也算是首屈一指的。
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50亿左右的研发投入,相对于公司包含仿制药在内一共才200多亿销售额来讲,这个比例算很高的了。
大额的投入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贡献的预期,这个也是支撑恒瑞当前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恒瑞的研发投入30.58亿元,占营收比例27.38%,其中费用化23.31亿元,研发费用率20.87%。
我的观点:可能是为了让报表更好看一点,恒瑞从前两年开始改变之前全部费用化的财务处理方式,开始逐渐资本化一部分研发投入,因此利润的含金量,较之前是有所下降的。
大额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在年内公司已有60余项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相继在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AMA Oncology等全球顶级期刊发表,累计影响因子达825分,包括15篇重磅研究论文(影响因子>10分)。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研发团队。
截至2023年6月底,临床研发团队(近2000人)管理了270多项正在进行中或已计划开展的临床试验,其中有60多项关键注册试验,临床合作研究中心遍布全国,临床资源覆盖全国400家临床试验机构、1500余个专业科室,2023年上半年已招募全球患者及健康受试者7500余名。
② 集采的长期影响,具有双面性
对于医药公司来讲,集采是一把双刃剑,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替代性很低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集采谈判中很显然具有很大的主动权优势。
并且,一些应用比较广的产品,一旦进入到医保采购体系中,将实现终端销售渠道迅速转化,进院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这样一来,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是却大大减少了厂家的推广费用和时间成本。
当新产品进入医保后,一方面在提高患者可及性,降低患者自费比例的同时,另一方面,借助医保政策加速医保产品进院,实现以量换价。
从以往的医保产品进院后,重磅抗肿瘤药物均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放量,这为核心产品的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比如海曲泊帕是新一代TPO口服药,用于血小板减少,2021年上市并纳入医保后,在今年就开始加速放量。
③ 业绩预期
上面提到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计算,当前恒瑞的估值都不算低。
要支撑起这个估值,必须要稳定的业绩增长预期,甚至需要未来业绩爆发增长的预期才行。
我个人的看法是,按照公司的研发投入,集采影响以及新药的投放情况和业绩增长惯性,未来三年大概率能够维持在20%左右的平均增长率,这个是恒瑞维持当前估值的保底业绩,一旦发生不及预期的情况,不排除再一次发生估值和逻辑双杀。
总的来讲,集采给恒瑞造成的利润增长压力正在逐渐消退,未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公司的创新药的释放会慢慢加速。
恒瑞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否则市场也不会在转型的低迷时期给予公司极高的估值。
但是医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性,决定了公司的股价波动一定会比利润的波动更大,很容易发生戴维斯双击和双杀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老龄化趋势这个确定下的大背景下,医药一定是可以长期看好的产业。
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健康升级的背景,都足以支撑中国未来出现数家全球化的巨型企业。
目前看,恒瑞毫无疑问是这个行业的最佳选手之一。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医药板块##财经##股市分析##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