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两个厂,一条街,数万人,盛极一时。然而,到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煤化工产业遭受重创,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的花山工业难逃厄运,走入低谷。企业员工被迫分流,曾经熙熙攘攘的街市成了空巷,厂房人去楼空,整个片区陷入萧条。路在何方?
花山工业园区全景 李春 摄
经过短时阵痛,曲靖市委、市政府,沾益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抢抓国家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利用传统工业基地厚实的基础招商引资,园区工作队伍住临时板房服务、行荆棘丛生路搞建设促项目落地,数年含辛茹苦,终于迎来了企业入驻潮。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科科长、花山片区指挥长邓永说,为给项目提供贴心服务,工作人员在园区临时搭建的工棚工作四年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间,领先全国、全球的高精尖技术应用如潮般向花山涌来。
片区内的德方创界,德方纳米旗下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铁系补锂剂。补锂剂,作为添加剂,能大幅提升新能源电池耐受度、循环使用效率,目前生产技术仍处于严格保密中,生产区域“生人勿近”。德方纳米是全国乃至全球唯一量产补锂剂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技术178A项,目前公司也仅有旗下的两个厂批量生产。花山片区的德方创界,产量居首,一期年产5000吨锂剂,产值40亿余元。二期达产后共计可实现年产2万吨,充分奠定曲靖在锂电池产业的龙头地位。
航拍能投有机硅 李春 摄
在全国、全球具有生产独创技术的企业,在花山不胜枚举,这也为花山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云能投硅材年产4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配套项目,正是看中完备的工业基础、有富足煤化工产品甲醇而落户花山,是云南能投集团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云南省千亿级绿色硅产业落地的重要项目和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有机硅生产厂家。目前一期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已全面运营,等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9.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约10亿元。
邓永说:“以前招商,扒到篮里都是菜。现在,已可对有投资意向项目进行筛选,不符合产业链项目直接说‘不’。”
目前,围绕有机硅项目,花山已规划有机硅产业园5000余亩,引进利用硅材公司产品生产日化级、食品级下游企业4家。硅材公司利用片区内企业的甲醇、蒸汽等生产出有机硅单体、生产附属物包括“废品”等,就近提供给园区内下游企业生产产品,随后,下游企业生产产生的盐酸等又刚好是有机硅的生产必需品。集群效应得以突显,资源就地取材、循环利用,节约了成本,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
花山工业园区一景 李春 摄
煤炭燃烧前脱硫,引进企业生产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制作成食品级二氧化碳等,变废为宝。花山片区还率全省工业园区之先实施废水排放准四类水质改造。目前,花山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形成了以煤焦化、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有机硅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克服了传统产业发展弊端,实现了循环利用,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原来臭气熏天的老工业基地,有了蓝天、白云,青草和水。
经过近十年转型升级、现代企业体系的构建,花山给人的感受变了。车多了、人多了,私家车、运营车,车水马龙上班的、逛街的,人来人往;三产活跃了,群众的菜好卖房好租,劳动力好就业;收入多了,花山旁边的松林村,一个银行营业网点每年存款超过2亿元。
邓永介绍,目前,39.17平方公里的花山片区已聚集有上市企业8家,规上企业21家,2022年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地200亩的产业孵化园已选址,5.3公里长的园区大道已经在筹备建设中。花山,这片老工业基地,由曾经的衰败,经过转型升级,迎来山花烂漫,成为孕育无限可能的热土。
曲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滕仕矿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雯 蒋琼波 殷洁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