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火锅”能否撑起 一个上市公司?
近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通过港交所聆讯,这家在过去3年间每年加盟店增加2000余家的食材供应商,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锅圈此次IPO拟募集资金排位第一的用途,是提高上游产能及提高供应链能力。很显然,高速扩张之后,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体系,已成为锅圈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高速扩张
2015年,杨明超、孟先进及李欣华三人联合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锅圈在郑州开出第一家火锅食材超市。
锅圈在疫情期间实现快速增长,总收入从2020年的29.647亿元增至2022年的71.735亿元,当中最惹人注目的数据,是2022年锅圈毛利率达到12.49亿元,同比增加251.5%。凭借高速的扩张速度,锅圈也被誉为消费市场上跑出的一匹“黑马”。
从锅圈的商业模式来看,这是一家面向C端的预制菜企业,产品组合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八大类别,共710个SKU。其中,火锅产品占了锅圈接近八成的销售份额。
根据弗若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按照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在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市场额占比达到3%。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品,而锅圈主打的是家庭火锅和烧烤产品。
茅台基金入股加持
前段时间,锅圈商城小程序上线抢购平价飞天茅台活动引发热议。2021年8月份,锅圈完成了D+轮融资,投资方中包括茅台建信基金,锅圈与茅台自此结缘。
2019年,锅圈总部搬到上海,公司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随后两年间,锅圈连续收获多轮融资,募得30多亿元,公司估值达130亿元。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持续录得净利润1.19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锅圈背后有诸多资本支撑,快速扩张是基于大资本要求的发展逻辑。这种模式,对于迅速做大规模有帮助,但增加了管理加盟门店的难度。从企业健康良性有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过分依靠加盟迅速做大规模的模式还是需要谨慎。
“在家吃火锅”模式能否持续?
数据显示,锅圈门店扩张主要依靠加盟,其直营店仅6间。从2020年到2022年,锅圈每年加盟店数量净增加2000余家,但锅圈的主要收入并不来自加盟费,而是这些加盟店销售锅圈的自有品牌产品。招股书中明确提到:“这6家直营店为近一万家加盟店提供门店样板,作为创新门店运营管理策略及工具、营销活动、数字化工具及新式装饰风格等的试点。为此,锅圈也在上游分别收购了生产牛肉、肉丸以及火锅底料的三家加工厂,并投资了一家供应商。”
据了解,锅圈不收取加盟费,正是依靠这种“轻资产模式”,锅圈得以实现快速扩张。然而,加盟商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不低。店铺运营后,加盟商只能独家经营锅圈的产品,另外销售从本地自行采购特定范围的生鲜产品。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锅圈的商业模式来看,其模式容易被复制,若没有规模效应加持,核心竞争力则较低,盈利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管理体系将是锅圈发展的关键。另外,锅圈的盈利能力仍有上升空间,未来还需通过加强供应链建设,以此来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等。
事实上,火锅食材赛道门槛不高,近年来入局者众多。懒熊火锅、九品锅、川鼎汇、我的锅、自然馋、火锅物语等品牌均在抢占市场蛋糕。生鲜电商平台也会设置火锅分类专区。门槛低、易复制,最终比拼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即供应链建设。招股书显示,锅圈此次IPO拟募集资金排位第一的用途,就是提高上游产能及提高供应链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