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缓解粮食危机、促进就业、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人们心手相连,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也共享繁荣和幸福生活。
中国果蔬 丰富中亚“菜篮子”
这天一大早,新疆霍尔果斯一家物流园里一片繁忙,中国和邻国的车辆随处可见。一车车来自中国各地的蔬菜水果被送进海关的监管库,快速查验后,便马上运出口岸。
于成忠做果蔬生意已经20多年了,几乎每天都要和国外的经销商们视频连线,询问销售情况。
白俄罗斯经销商:马上拉橘子过来,橘子可以做。
记者:今年卖得咋样?
白俄罗斯经销商:今年嘛,可以。
果蔬商 于成忠:10月份以后,到来年的5月份,哈萨克斯坦几乎60%都是我们中国的蔬菜。蔬菜从采摘到运输,到霍尔果斯报关再出境,大概三天时间,就能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老百姓的餐桌上。
四川成都:物流通关更便捷 百姓餐桌更丰富
中国的农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丰富食材,也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总台记者 黄鹂:哇,好香。我面前的这道美食,是用来自新西兰的橄榄油煎的新西兰的西冷牛排。它的纹理特别清晰,而且色泽也非常鲜亮。
近年来,随着成都中欧班列的开行以及成都第二个国际机场的通航,让“一带一路”共建合作伙伴的食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成都,大大降低了成本。
成都某西餐厅厨师长 张承涛:以前我们食材选择面相对比较少,这几年,我们的食材选择面更广,运输周期变短,所以总体的成本下降了10%到20%。
成都市民 刘学思:我们能够随时地吃到各国的美食,特别幸福。
菌草成为“幸福草” 造福多国民众
中国农业技术的频频出海,也让更多国家享受到了粮食和蔬菜自由。今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迎来一批新学员。菌草,这种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草本植物,陆续走进亚非拉和南太平洋国家,为当地的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在贫困率高达37%的非洲国家卢旺达,超3.5万名农民接受了培训,菌草成为他们的“幸福草”。
卢旺达得意菌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莱昂尼达斯:菌草技术很不一样,只需要通过将草碾碎就能培养出蘑菇,获得收入,我认为菌草能解决我们很多的问题。
肯尼亚:大棚技术为赤道地区蔬菜种植保驾护航
番茄是肯尼亚的第一大蔬菜。中国农业专家推广的大棚技术,提高了番茄等蔬菜的产量,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刘高琼:我们分析这个地方,主要是雨水下来后,容易发生晚疫病。塑料大棚架上去把雨水挡了以后,晚疫病就控制住了,产量就大幅度提高,可以提高将近10倍的产量。
针对赤道地区酸性土壤容易诱发的农作物青枯病,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专家,正联合将番茄嫁接技术,引进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农药施用量。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刘高琼:国内的嫁接技术很成熟,如果引到肯尼亚来,在肯尼亚进行推广。如果能够推广,番茄青枯病的问题就会解决。
跨越山海 共享繁荣与幸福
十年来,中国已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带动多个国家减贫增收。
十年来,中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向58个国家派出医疗队,赴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近万名。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心工程正给更多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千岛之国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通车那天,成百上千辆摩托车聚集在桥头,抢先体验“首航”。
马尔代夫当地居民:这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终于我们有了座桥。现在从马累岛到胡鲁马累岛,我们只需要10分钟。
刚果(布)居民玛蒂娜,在中刚友好医院做了眼科手术后,重获光明。
眼科患者 玛蒂娜:我上一只眼睛就是在这里做的手术,这是第二次给另外一只眼睛做手术,现在我能用右眼清晰地看见你。
不同肤色的年轻人们,正在鲁班工坊学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等70多个专业,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泰国大城技术学院鲁班工坊项目赴中国留学新生 孙思普:我学习新能源汽车专业,我认为新能源车是泰国汽车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