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绝大部分创投机构(包括非常知名的创投机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GP和VC),LP真以为这些创投机构是靠投资企业做大让LP赚钱?那LP就太天真了,除了极个别的项目案例外,绝大部分这些所谓的创投机构,他们主要的赚钱方式,是靠利益输送,所以,这些LP放到创投机构的钱,被这些创投机构高管们采用各种方式利益输送到他们口袋(或他们代理人口袋、利益相关人口袋等等),那么,LP的钱被这些所谓的创投机构坑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LP想要什么光环,创投机构就会给你们设计什么光环,这样LP的钱才会进入他们的瓮中,既然入创投机构的瓮了,那么LP的钱就不是他们自己的钱了,不管是现在、以后、还是永久,也就是现在很多LP发现投到创投机构的巨额资金血本无归。不过这些LP也真是的,放着眼前的好项目不去直投赚巨额收益,非要去相信那些创投机构的PUA,不血本无归才怪!这些创投机构,人家是真的PUA钱专家,创投机构不是PUA专家,这些创投机构就骗不了钱也开不下去。
当然,很多国资LP,他们与GP、VC相互勾结/通过各种方式瓜分国资到个人口袋,除了利益输送雷同外,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逻辑;例如有的GP、VC或者项目就是利益输送国资到个人(或代理人、利益相关人等)的白手套等等。
正文:
三天前,一个投资人微信群炸开了锅。
事件始于一位个人LP,她对所出资且任职的一家知名创投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控诉”,随即在创投圈引发了讨论。
尤其她一那句——“既然做LP如此卑微,那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爆发。”让人陷入沉思。
目前,双方没有针对事件做最新回应。
目睹这样一幕,想必所有从业者心情复杂。须知道,LP与GP是我们创投行业最重要的参与者,没有人愿意看到双方走向对立。
但是今年以来,从公开信息我们至少看到三起“LP下场讨伐”事件,LP圈反馈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这一现象足以引起警惕。
下行周期里,一些以往被忽视的问题渐渐浮现。此时此刻,关于创投行业的信任修复摆上了桌面。
想到今年几个案例
这并非个例。同样身为个人LP的刘凯曾向我们分享过自己的遭遇。
2014年,刘凯出资成为国内一家知名VC机构一期美元基金的个人LP。如今整整基金期限过去了,回报惨淡——刘凯仅拿回投资本金的20%。为此,他多次寻求与该GP负责人沟通,但都无果,对方几乎等于失联。
根据他的描述,LP多次要求该美元基金设立专门的对口联系人员,然而连这一基本要求也被创始合伙人拒绝了。
最新消息是,双方已经走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前几年在行业高速生长与扩张时期,大家埋头追求增长而忽视了实操中的一些细节。如今伴随行业急剧收缩,此前埋下的隐患渐渐暴露出来,我们也目睹了不少LP与GP之间的恩怨纠葛。
今年8月,一家小有名气的双币基金被LP公开质疑,原因是旗下一支成立于2018年的人民币基金,六年过去了DPI至今依然为零。
这在LP群体中引发共鸣。
“现在95%的GP都不赚钱,即便一支VC基金亏掉了这期LP所有的钱,但他们每年依然可以坐享基金规模百分之二到三的管理费,堪称旱涝保收。”一位母基金合伙人说,“而且基金从业人员浪费的情况尤为严重,有些GP还存在道德风险,LP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投一支基金,证伪时间很长,部分GP靠着一期期募集新的基金,潇洒地收割和挥霍LP的管理费。”类似事件频发,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LP看得心情复杂,“GP管理费收着,每年只给LP开开会。要问7年之后结果会如何,他们心里也没底。”
眼见自己的真金白银可能收不回来,且并未从GP那里得到应有的平等交流,LP感到受伤,对一级市场的投资信心也悄然受损。最近听闻,有的LP已经开始付诸行动,或是盘算着提前退出,或是选择按实缴、实投规模付管理费。
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一幕
中国创投行业发展以来,GP与LP之间的关系总被津津乐道。
所谓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伙人,俗称“金主爸爸”,是创投机构(GP)的出资人。长久以来,人们总将这形容为“夫妻过日子”——LP给予资金支持,为前线沙场上征战的GP不断输送粮草和弹药,双方共享果实。
但走过一个基金周期,LP与GP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这里有一个重要背景:眼下,2015年前后成立的那批基金已经来到交卷时期,LP对于现金回报的预期也达到了顶峰。但从不少LP的反馈来看,即使是知名的TOP基金,表现也不如人意,双方信任逐渐变得脆弱。
“过去十年,人民币基金和从业人员数量暴涨,但能够让一个LP在存续期内将全部本金收回,还能得到不错的回报,并且持续做下来的GP凤毛麟角,尤其是在退出难的当下。”上海一位人民币LP感慨,似乎市面上95%的VC都不赚钱。
不久前,深圳一家知名家族办公室合伙人向我们讲述:“这些年投一级市场受伤了,投的GP几乎没有带来收益”。
于是,他们开始约谈GP——如果GP年化率达不到6%,就要扣管理费,直到扣光为止。唯有这样,LP和GP利益才能完全捆绑,才是最底层的投资伦理。
而在经历了与被投GP之间种种不愉悦,刘凯认为自己现在看待一级市场更清醒了,“在犹豫是否要继续投资一级,之前仿佛花钱投资GP是在养一群所谓的精英。”
LP愈发谨慎,募资市场变得愈发艰难。华南头部人民币基金的IR负责人曾不止一次地谈到——现在出去募资,市场化LP的钱太少了。“LP非常看重、期待DPI的实现,但如果退出时间变得更长,回给LP的钱更慢,对GP来说压力山大。”
归根结底,要为LP赚到钱
说到底,业绩才是王道,为LP赚到钱才是GP生存的第一使命。
“做那么多年LP,我最深的感触是,一家GP的责任心太重要了。”一位匿名LP感叹,这些年见了不少GP,他们都有魄力和雄心,却很少有与之匹配的沉下去扎实研究底层资产和底层逻辑的责任心。
“魄力和雄心是他们的,资金是我们出的。”
最近,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从人民币LP角度出发,谈到了更深远的问题。她观察到,整个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规则面临震荡和调整。在这个时期里,GP、LP甚至更上层的机构投资人,需要坐下来共同对行业的规则进行梳理。
此前,达晨财智高级合伙人邵红霞所言,GP要以LP的心情来对待整个投资,就好像拿着自己的钱在投资:“将心比心,每次有项目出问题了,我自己心里特别难受。”
“这个行业的信任很难得,但是赚钱才是硬道理,我总是反复地提醒我们团队,只有能够穿越周期的持续回报,才是LP给你钱的理由。”她感慨地表示。
下行周期,更要保持敬畏之心。这也给所有VC/PE从业者敲响警钟——用对LP的每一分钱,做好每一笔投资。(文中刘凯为化名)
(正文来自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