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医疗设备制造商飞利浦正在加大对中国本土化的布局。
飞利浦CEO罗伊·雅各布斯(Roy Jakobs)日前表示,该公司正在为中国本土生产更多产品,并从多家供应商购买芯片,以应对供应链的挑战。
近两年来,飞利浦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大幅提速。根据该公司的计划,到2024年,中国市场90%的产品在中国采购和组装,这一比例今年已经达到75%,而2022年还仅为48%。
中国是飞利浦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约占其收入的13%至15%,拥有8000名员工和五个生产基地。雅各布斯表示,飞利浦的中国业务在疫情前蓬勃发展,但现在这一趋势正在放缓。
飞利浦经历了疫情期间的供应链短缺,影响了利润。现在,该公司正在改变CT扫描仪和超声设备中定制芯片的采购方式,以确保能够从多个供应地获得这些芯片。雅各布称,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越高,就越需要满足当地市场的要求。
飞利浦加大中国本土制造布局,正值医疗设备和器械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面临成本挑战之际。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在更靠近终端市场的地方进行采购、制造和交付,从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去年6月,西门子医疗发布了“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今年5月,西门子医疗宣布将追加投资总计超过10亿人民币,在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双址运营模式”下的全新研发制造基地。
GE医疗也表示,将借助“全球智慧+中国智造”,推动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前瞻科研探索。
今年进博会,GE医疗将首次展出国产高端人工智能CT Apex Expert,该设备在北京生产。CT Apex Expert通过内置可扩展和可升级选项实时优化临床影像诊断能力,可为护理领域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病例提供卓越的CT图像质量和低剂量扫描。
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也纷纷加深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近期与上海签约,将宣布首个中国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此举标志着跨国医疗企业在中国本土化再次加码。
此前,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生产工厂也已落户临港,首期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