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矿区位于渭北石炭二迭纪中西部,居蒲城县北部,白水县中南部。蒲白矿务局设在蒲城县罕井镇。 矿区西部以白水河北村为界,与铜川矿区鸭口、东坡煤矿相邻,东到洛河西畔与澄合矿区隔河相望,北部以杜康沟逆断层为界,南抵毛家河正断层、蔡邓镇与奥陶系灰岩相邻。走向近似东西,长25公里,倾斜南北,宽8~12公里,实际含煤面积250平方公里。 西安煤矿设计院1976年12月提交“蒲白矿区总体规划”,开发规模为411万吨/年。现时的生产建设按排,基本上以此为据。 二、交通 (一)铁路 西(安)—侯(马)线,从矿区南部穿过,是矿区煤炭运输的主要出口干线之一。钟家村编组站至罕井46.5公里,至西安103.5公里。西(安)—延(安)线,由钟家村车站接轨,沿矿区南部穿过,至坡底车站折向北,沿矿区东部洛河边界蜿蜒北上,直达延安车站。 罕(井)—蒲(城)线,由西延线杜家车站接轨,通过蒲城县城,沿坡北上,绕尧山南麓折向东北,直达罕井集配站。系Ⅲ级专用干线,正线全长25.65公里。蒲白矿务局铁路处于1975年1月施工,1980年10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233.6万元。已与马村、南桥矿井连结,构成煤炭外运网线。线路由矿务局铁路处管理,至1985年运出煤炭765万吨。 罕(井)—东(坡)线,由罕井集配站接轨,经白水、凉水泉、朱家河煤矿达铜川矿区的东坡煤矿(全长94.6公里,正线59.4公里),与铜(川)—东(坡)线相接,形成渭北环线,为铜川、蒲白两个矿区服务。设计运量368万吨/年。铜川矿区东部的徐、鸭、东矿井的原煤既可西去,经铜川到达咸阳、西安;又可东往,通过蒲白矿区,南下蒲城、钟家村,直抵陇海线的新丰镇编组站。铁路一局施工,1976年开工,1977年缓建,1984年复工,由铁路二十局施工(原铁道兵十师),1985年12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3268万元。蒲白矿务局铁路处代管。白水、南井头东风、凉水泉煤矿的铁路支线已与其联通。 (二)公路 渭(南)—黄(龙)公路,由渭南起,经蒲城县罕井镇,向北跨白水河,至白水县城,南北穿越矿区,越洛河直达黄龙县。是联结矿区的主要公路干线。 由罕井向北经高阳、广阳的公路可通至铜川市,向东经白水县城、西固镇,跨洛河可达澄城、合阳、韩城,由罕井镇至蒲城县城,折向西,经富平、高陵县的公路,可达咸阳、西安市。各矿、厂的公路与罕井公路枢纽相联,可通全省各地。
三、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有洛河,中部有白水河,分别为南北、东西流向,白水河把矿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洛河与白水河两侧之黄土高原,长年受河流山洪冲刷侵蚀,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深沟幽谷,并切割成众多的黄土塬地。塬上一般较平坦,多为农耕地。海拔一般为700~900米,白水河谷为500~700米,洛河河谷为470~480米。矿区南部尧山海拔1032米,是矿区的制高点。矿井工业广场均分布在塬上。 白水河自西向东贯穿矿区,境内流长42公里。上游修筑有林皋水库,库容约19.60万立方米;下游径流量仅有0.1~0.3立方米/秒,同时因上游徐、鸭、东三个煤矿与153厂的污水排入,故水量与水质均难作矿区水源利用。 洛河从矿区东部穿过,境内流长52公里。测定年均径流量8.363亿立方米。最大洪流量4420立方米/时(1940年7月11日),按水文频率计算,百年一遇的洪流量:交河口水文站为4580立方米/时,洑头水文站为5530立方米/时。历年最大枯流量为1.2立方米/时。水中含泥沙量一般为200公斤/立方米,最大时为1336.91公斤/立方米。洛河水量完全可以保证矿区用水,但因洪水季节泥沙含量高,沉淀净化难,又成为矿区供水水源的一大障碍。 四、气候、地震 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587毫米,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最高温度39.4℃,最低-16℃。结冰期自11月至翌年3月,冻结线0.42米。以西北风为主。 1484—1935年,曾发生大小地震21次,其中1555年、1714年两次甚为强烈。地震裂度相当于7度。1976年以来,韩城、澄城发生的0.4~2.1级小地震均波及到蒲白矿区。设计按7度设防。 五、供电 矿区电源引自尧山110千伏变电站与韩城电厂。韩城至尧山输电线路为LGJ—150,全长106公里。变电站安有1500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除供矿区工农业用电外,并兼供铜川东区所属部分矿井用电;向东作为澄合矿区备用供电线路。矿区工农业最大用电负荷为17720千瓦。 矿务局所属的生产矿井、辅属厂变电所,已与尧山变电站联通,形成了完整的矿区供电系统。 六、供水 矿区60—70年代初,设有临时性供水系统,取白水河水,供矿区各单位使用,当时的情况是: 罕井供水系统 1960年建设,水源地设在白水河南岸南河村阶地之上,岸边挖池集水,自流沉淀,用泵输送至两仙庙加压站,经加压送到+805米尧山高位水池,以高压自流方式,供罕井地区用水。累计完成投资30万元,供水成本0.5元/吨。 白水、白堤供水系统,1965年建成。水源取自白水河北岸阶地之上,原为挖池集水,后改为筑坝蓄水,用泵分别输至白水、白堤矿高位水池,以高压自流送至用户。累计完成投资24.94万元,供水成本0.5元/吨。 70年代初,矿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需水量与日剧增,白水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量愈来愈小,迫使矿区着手建设洛河永久供水系统。 洛河供水系统1973年施工,1978年竣工投产。规划日供水量15492立方米。水源地设在矿区东部洛河西北岸跃家村阶地之上。水源地设有抽水站、蓄水池、净化沉淀池、泵房和抽排设备等完整系统。主干管直径0.5米铸铁管,长4.5公里,通过三级加压,送至刘家卓消毒站,然后分东西两路送至蓄水池。西路经南井头矿、白水县城至南桥矿;东路经白水、官路、白堤矿到两仙庙,直至尧山蓄水池。东西两路于两仙庙汇合,形成环形供水,其中直径0.4米的铁管长9.2公里。各蓄水池抵用户供水网络均已形成。后期,西路供水再通过一级加压(四级加压站)可向凉水泉、朱家河矿区供水;东路无须加压即可向矿区供水。累计完成投资458.06万元,日供水量近万吨。 洛河供水系统存在的严重缺陷是:洪水期(4—39天)泥沙含量高,净化沉淀系统难以将浑水变清,此间所供之水难以食用;其次是供水线路长,沿路村镇多,留节门供农村用水,造成供水系统水量大量流失。因此,原罕井、白水、白堤供水系统不得不保留;同时兼取马村矿(立井)和白水矿官路斜井井下奥灰岩溶水,作主要水源。
一、建国前矿区开发 白水矿区,明、清时期就是煤炭生产的兴旺之地,到乾隆至道光年间,白水煤田上有煤窑42处,年产2万余吨。民国时期,白水矿区大致可以分为土窑及新型煤矿两个开发时期。 (一)土窑时期(1912—1935) 严庄在《关中煤矿》中记述:“作者于民国12年(1923)冬至白水视察,原拟集资开发此区煤矿,曾自冯雷镇经白蒲两县城,兴市、固市两镇,至渭河北岸渭南县属之上涨渡口,测定轻便路线长约220华里,将有成议,而白蒲战事骤起,未及半载,国民军兴,乃中止”。从民国18年(1929)起,又受灾荒影响,煤炭产量连续下降,至21年(1932)开始回升,是年产量1.1万吨,23年(1934)上升为1.7万吨。高冠杰在《调查同官白水韩城三县煤田报告书》中记述:“西河东梁两区,虽各有工作者(煤井)数眼,但皆挖取旧井煤柱,所产末煤,土石掺半,为量最多者,亦不过日产千余斤耳。中梁所在地,新旧矿井,可有三四十眼。现在(1935)采煤者,共七八家,营业尚称发达。骡车可直达矿井,交通亦云便利”。是年产量1.77万吨,比23年产量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恢复到清乾隆年间的产量水平。 民国24年(1935)以前,白水矿区有可考的煤窑68处,其中东梁17处,中梁38处,西梁13处。
(二)新型煤矿时期(1936—1947) 民国25年(1936),西安及白水人士韩仲鲁、徐裕如等人筹集资金3万元,从河南新乡万顺铁工厂购回绞车、锅炉等机器,在白水冯雷镇开办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此为陕西第一家由外地商人和当地上绅合资开办的“商办”煤矿,也是陕西第一家井上下运输采用轨道和矿车的矿井。新生煤矿的开办,对于白水矿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民国26年(1937),晋、豫、韩煤相续断绝,西安等地发生煤荒,促成了渭南—白水轻便铁路的修筑。渭北煤田的开发重点也由东向西转移。白水矿区距陇海铁路近(渭南)等优点,从而较快地发展起来。继新生煤矿之后,新兴、新原、永康、东原、建业等煤矿相继开采。 民国29年(1940)西安市日耗煤量430余吨,白水煤每日运抵西安120吨,占27.9%,同官煤每日运50吨,占11.6%,澄城煤每日运80吨,占18.6%,其余由凤(翔)煤、眉(县)煤作为补充。 机器的使用,为白水矿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民国37年(1948)12月陕西省企业厅统计,白水使用机器开采的矿井有新生、新兴、新原、东原、建业等5家,共有机器设备19台件,其中立、卧式锅炉各5座,0.5吨绞车5台,2吨绞车2台,水车2部。 由于新型煤矿在提升、采煤、运输、排水等主要工序有了较大的革新,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小煤窑,煤质提高,煤价降低。许多小窑无法与之抗衡,只得关闭停产。民国37年(1948),白水矿区只有东梁一带的小窑,因煤质宜于烧瓷且离大矿较远故继续存在,而中梁一带仅剩下官路井、西南洼、虼蚤腿、蔡家坪、蔡家洼、蔡家咀、党家埝、三亩埝、上洼井、下洼井、榆树埝和银条梁等10余处小窑。民国时期开采的主要煤矿有: 1.新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矿井位于白水县城东南10里冯雷镇附近塬上。民国25年(1936)由李子余、王子忠、刘子威、田一明和李子桢等人创办,资本3万元,分300股,33年(1944)资本增至300万元,分1500股,每股折合小麦1500公斤,有股东400名。经理刘子威,董事会设在西安,股东会亦在西安召开。西安设有门市部,渭南、蒲城设有办事处。 矿井领采面积29.756亩,全矿分为3个厂。一个井口系陵角、杏树底旧井,井径4尺,井深520尺,两井相距6丈。民国26年(1937)1月安装投产。是年秋,为了增加产量,决定扩大井筒。27年(1938),井筒扩建完工,将0.5吨绞车改装为0.75吨,蒸气锅炉由3节立式改为4节卧式,提煤的荆条筐改为铁翻罐。同时,招收了从沦陷区煤矿来的一些技术工人,改进采煤方法,用炸药爆破落煤,生产逐渐发展,日产达100吨左右。采用炸药放炮落煤,虽然效率比人工挖掘高的多,但由于放炮采用炮捻子,人工点燃,经常发生伤亡事故。33年(1944)一厂井筒采完报废。 二厂井口距一厂400米,凿井工程于民国29年(1940)4月动工,33年(1944)3月正式投产。井口安装有90马力蒸汽绞车一部,4节和6节卧式锅炉各1座,装煤铁罐改为木矿车,每车装煤350公斤,日产150余吨。原设计日产500吨,由于管理不善,始终未达到设计能力。这个井口,由于包工头只图赚钱,乱挖乱采,仅二三年时间就无煤可采了。于是又决定在官路另凿井口,称为三厂。三厂井筒于36年(1947)春动工,工程未完成,白水县解放了。 2.新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郭家河。民国30年(1941)创办,经理王祥万,资本折合小麦30万公斤。矿井原为土矿,以每年6吨煤的价格租得,并向原井主交“路麦”(买路钱)2石。有立井2孔,井深23丈,井下巷道长150尺,所采煤层厚度5~6尺。有立式锅炉1座,借新兴公司0.5吨绞车1部,36年(1947)日产50~60吨,是年3月井下涌水停采,11月16日复工。 3.新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南20里白堤村塬上,在蒲城境内。民国27年(1938)冬创办,经理杨继福,华县人。领采面积50~60亩,有立井2孔,井深50~60丈,煤层厚度7~10尺。有0.5吨绞车1部,立式锅炉2座,日产80吨,轻便铁路由井口直达渭南。矿井初办时,图省工求速出煤,用清道光年间旧井开采。因旧井井筒巷道坍塌不堪,煤与雨水冲击污泥混合,煤质差生煤混装外运,“火车用之则误点,电厂、纱厂、面粉厂用之,则锅炉蒸汽压力为之减少”,受到西安各厂家的斥责,以致影响了白水煤的声誉。 4.永康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西北15里杜康沟凉水泉村。民国26年(1937)由李子余、张建伯等创办,集资3000元,经理张建伯。该矿有立井4孔,2个井口出煤,2个井口排水。提煤用平轮1座,4马拉转,日产约30吨。因煤质宜作熬盐燃料,主要销售于蒲城地区盐场。 5.东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杜康沟东岸,距永康3~4里。民国28年(1939)由李象久、李子余集资创办,资本折合小麦40万公斤,经理李子余。有立、卧式锅炉和0.5吨绞车各1部。提煤用麻绳,一条麻绳价值小麦10石,可以用3~4个月。日产30余吨。36年(1947)3月,井下涌水停工,10月将水排完,恢复生产,所产之煤由矿方和工人四六分成,矿方四,工人六。运销主要靠马车。 6.建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县城西北12公里冯家河。民国29年(1940)3月由李象久、白超然、景效新等人创办,资本折合小麦72万公斤,先在县城西20里之苏家洼凿井,费时7个月,资金耗尽,终未见煤。后移于冯家河,利用旧井开凿,安装锅炉1座,0.5吨绞车1部,日产约30吨。因井下水大,交通不便,营利仅能维持开支。33年(1944)国民党白水县政府以“通匪贩毒”为由,围剿矿厂,关押职员,险致破产。后经景效新当去家产,竭力维持,始得继续生产。 7.陵角煤矿 位于县城东15里冯雷镇西南4里。矿主董性善,资本10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20公尺,煤层厚度0.6~2.5公尺,煤质略有烟。民国21年(1932)产量15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130吨,12月日产3.5吨。 8.杏树井煤矿 位于冯雷镇西南3里。矿主王印儿,资本10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40公尺,煤层与陵角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5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110吨,12月日产3吨。 9.西南洼煤矿 位于冯雷镇西南2里。矿主董祥生,资本5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50公尺,煤层与陵角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3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100吨,12月日产3吨。 10.官路煤矿 位于冯雷镇西南3里。矿主田彦林,资本8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50公尺,煤层与陵角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1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80吨,12月日产2.5吨。 11.唐房前井煤矿 位于冯镇西南1里。矿主权彦珍,资本10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38公尺,煤层与陵角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2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100吨,12月日产2.5吨。 12.尖尖井煤矿 位于冯雷镇西北2里。矿主董仲达,资本10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38公尺,煤层与陵角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0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96吨,12月日产3吨。 13.兴旺台煤矿 位于冯雷镇西北2里。矿主孙林顺,资本1000元,有立井2孔,井径1.5公尺,井深158公尺,煤层与陵井同。民国21年(1932)产量120吨,22年(1933)1~10月产煤100吨,12月日产3吨。 二、建国后矿区开发 矿区1948年秋解放,至1957年,主要是由新生等数家小煤矿维持生产。1954年7月,经白水县批准,将原新生、东原、建业三个私营煤矿合并为公私合营煤矿,并正式命名为:白水公私合营煤矿。白堤煤矿亦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1月在“大跃进”中,为了尽快开发蒲白矿区的煤炭资源,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蒲城矿务局”(设罕井镇)。矿务局管辖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境内的煤矿建设与生产业务。原县办白水、白堤煤矿正式交矿务局管理。1958~1959年,相继开工新建与改扩建的矿井有徐家沟、鸭口、东坡、白水、白堤、圣山庙、凉水泉、澄城一、二矿等9处,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余万吨。 1965年2月,渭北煤炭工业公司成立后,蒲城矿务局所辖煤矿划归渭北公司管辖,矿务局建制随之撤销。罕井地区设“渭北煤炭工业公司罕井办事处”,管理原矿务局撤销后留下的医院、面粉厂、仓库等单位。在此期间,停建下马的有东坡、圣山庙、凉水泉和澄一矿等四处矿井;维持生产的仅有白水煤矿。白水煤矿当时管辖白水立井、官路斜井、白堤斜井和澄城二矿。 1970年,蒲白矿区第二次“上马”建设,同年2月经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蒲白矿区建设指挥部”,领导矿区的生产建设业务。指挥部领导成员由军代表、地方干部、煤炭干部组成。除将西部的徐、鸭、东三处矿井划归铜川矿务局管辖,东部澄城二矿划归澄合矿区建设指挥部管辖;凉水泉煤矿划白水县管辖外;其它原属“蒲城矿务局”管辖的单位仍归蒲白矿区建设指挥部管理。1973年底“指挥部”更名为蒲白矿务局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称蒲白矿务局。矿务局除辖四处生产矿井外,管辖的单位还有机修厂、水泥厂、砖瓦厂、总仓库、建井处、建安处、铁路处、矿区医院和中小学校等单位。 矿区由统配煤矿、地方国营、乡镇集体煤矿构成。1990年末,矿区总能力为250万吨/年(未含乡镇集体矿),其中,统配煤矿有马村(白堤立井和斜井)、南桥(罕井)、白水(含官路斜井)、南井头4处煤矿5个自然井口,核定生产能力192万吨/年;地方国营煤矿4处,核定生产能力58万吨/年;另外有乡镇煤矿92个。1990年矿区生产原煤207.9万吨,其中统配煤矿产煤150.4万吨,地方国营煤矿产煤28.93万吨,乡镇煤矿产煤76.9万吨。
蒲白矿务局始建于1959年1月1日。属国有大二型企业,现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蒲白矿区位于陕西省渭北煤田中部,地跨蒲城、白水两县,西与铜川矿区相接,东与澄合矿区毗邻;黄陵新区位于黄陵县腰坪乡境内,包括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涉及煤炭、铁路、电力、高岭土、矿山救护等,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及本省境内蒲城电厂、秦岭电厂等。公司现共有职工近1万人,职工家属6万余人,企业资产总额58.09亿元。
发展历程
矿区 东西走向长26公里,南北倾斜宽12公里,含煤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截止2001年末,矿区保有地质储量30031万吨,可采储量17527万吨。矿区可采煤层二至三层。品种为瘦煤,属中硫、中灰分煤。发热量5400至6200大卡/千克,适合于各种动力、锅炉及民用,是理想的火力发电、锅炉及生产燃料。现辖有两个矿区:蒲白矿区(老矿区)和蒲白黄陵新区(新矿区),蒲白矿区交通便利,南邻西禹高速,西与包茂高速相连,与古都西安相距110公里,渭清公路横贯矿区南北。自营煤炭铁路运输专线102公里,经由铜蒲东环线三级国铁至西延线与国铁干线接轨。黄陵新区位于黄陵县腰坪乡境内,包括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蒲白矿业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涉及煤炭、电力、水泥、高岭土等,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及本省境内蒲城电厂、秦岭电厂等用户。公司现共有职工近1万人,职工家属6万余人,党委18个,党总支5个,党员4268名。企业资产总额58.09亿元。
近年来煤炭主要销往九江、汉川、荆门、石门等地及本省秦岭电厂、蒲城电厂等。全局现有朱家河煤矿、白水煤矿、西固煤业、建庄矿业、建新煤化,煤炭总体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年。全局下属24个单位,拥有固定资产7.87亿元,共有职工11010人。矿区自营铁路专线101公里,和国铁相连,主要承担本局的煤炭外运任务。多年来,蒲白矿务局一贯坚持"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先后建成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的陕西蒲白尧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矸石电厂以及高岭土公司等一批在全省煤炭系统较有影响的骨干项目,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多种经营主要产品有425#水泥、速凝剂、各类机电配件、锅炉、矿用电器、高岭土、耐火材料等18个门类50余种。其中425#水泥连年获得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在全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出口权;水泥速凝剂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高岭土产品深受用户信赖,曾荣获全国综合利用科技大会优秀产品奖,并远销日本、南韩、台湾、澳大利亚、意大利等。陕西天工集团,具有较强的建筑安装实力,可承担工业、民用工程的建筑安装任务;还可承担矿井建设任务,并具有较强的矿石开采能力。职工医院、教培中心、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物资供销公司、印刷厂、钻探队、救护消防队等下属单位在矿区改革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发展
蒲白矿务局现已进行公司制改造,形成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与存续蒲白矿务局共存的局面。
据蒲白矿业公司生产调度中心2013年11月9日统计数字显示,该公司煤炭产量达到10018291吨,提前52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同时,煤炭销量9730415吨,完成年计划任务的97.3%;掘进进尺49727米,完成年初计划任务的91.41%;开拓6638米,完成年初计划任务的144.3%。截至2013年11月9日该公司连续安全生产达到749天。预计到年底,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可全面完成。
面对“十二五”,蒲白矿业公司坚持“立足老区振兴发展、加快新区产能提升”的思路不动摇,以安全生产经营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煤炭主业,做优非煤产业。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振兴老区发展,使老区产量达到400万吨,通过技改升级,使黄陵新区两个矿井产量达到700万吨。同时,正在开发的白水雷衙、尧禾两个井田计划在”十二五”末投产,产能将达到600万吨,届时,蒲白矿业公司将形成1700万吨的生产能力。矿区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正规面全部使用综采,煤巷全部实现综掘,蒲白矿业公司将被建成千万吨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大型现代煤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