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寒冬之日,正是重组联合之时。
钢厂已陷入普亏,众多钢铁当家人也纷纷发声,要做好了长期过苦日子的准备。
近些年来,钢厂面对日渐窘迫的境况,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升竞争力。如沿海布局、深挖内潜,提升产品附加值等等。步入亏损后,又有减产检修、降薪减员等等被动办法。借以希望坚持到最后。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作为一草根,觉着:想度过寒冬,除了自身个体的努力外,还有就是大层面的动作----调整黑色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从上游矿山的“暴利”中分一杯羹。
因为这个分配长期不合理,绝大部分利润向上游聚拢,包括钢厂、海运等下游环节,挣扎在盈亏边缘。且分配格局很长时间都难以改变,其主因是上游资源的垄断。
钢厂步入困境是早晚的事情,房地产的衰败只是催化剂,究其原因:
钢厂面对的是:内卷严重,而且是中间产能大,两头皆被卡的内卷。
一方面钢材需求拐点式的下滑,大家都去抢一块儿不断变小的“蛋糕”。
二是矿石供应处于资源寡头垄断,就几家巨头在卖货,(直接或间接)成百上千家去“抢”货,价高者得。
三是中间“肚子大”,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虽不是一团散沙,也是各自为战,没有合力,对外缺乏话语权。
这种情况下,大小钢厂只能深陷内卷,打碎牙齿肚里咽,产品价格战、亏损拉锯战,多败俱伤,胜者(剩者)为王。
今年搏杀愈加惨烈,即使胜者活下来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力大损。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境况。这不仅仅关乎个人、钢厂损失,对于社会、国家来说也是代价不小。
所以,需要“有形的手”去调节,加快钢企间的兼并、重组,联合等,只有结束散乱无序的状态,握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与上游巨头掰手腕,增强下游的价格控制力,才能使钢铁行业才能走出困境。
日子好过的时候,都愿意分家过,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舒服。日子困难了,快过不下去了,才会有一起“抱团取暖”的商谈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也是整合的机会。
再者,为加快企业的合纵连横,有必要增强市场经济的计划性。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整个黑色产业链上利润做些调整,从长远看,是为了更好促进这条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矿山、钢厂都有好处。大家也不用为下岗降薪发愁了。
上一篇:肃州区税惠助力制种企业走俏国内外
下一篇:日媒文章:消费疲软冲击美金融稳定